“都做了什么?你自己看著辦。”近期,很多市民收到了這樣一條短信,短信中都寫了名字,并附上一個網址。名字正好是收信人認識的熟人,不少市民因此點擊網址,手機險些中毒。
這些陌生的短信,為何知道你的“朋友圈”?資深防詐騙民警和手機安全工程師揭秘騙子如何盜取你的個人信息,同時提醒,謹慎點擊陌生鏈接,加強手機殺毒,避免被植入木馬。
家住福建省福州市的小陳,講述了自己差點被詐騙的經歷。“上周日,我就收到這么一條短信。短信的內容大致為:王琳,外貿公司的領導,你都做了什么?”小陳說,短信中提及的這家公司就是他上班的單位,而他部門的領導也叫王琳(化名)。出于好奇,小陳用手機點開了鏈接,頁面立馬跳轉到了瀏覽器上,并提示下載一個“相冊.APK”軟件,并要在微信中打開。“我的手機沒辦法下載這樣的程序,所以才沒上當。”
張女士也收到類似短信。“我收到的這條短信,指向性非常明確。”張女士說,短信中明確告知了她和內容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同時附上誘導性的文字,讓她打開短信上的鏈接。“我拿著短信詢問民警,民警告訴我,這是一條詐騙短信。”張女士說,她身邊也有不少好友收到類似的短信,短信中都明確標出了收信者與短信中當事人的關系。大家不免好奇,騙子是如何確定這些關系的?
對此,福州市一名資深防詐騙民警表示,用熟人來詐騙是最具有迷惑性的。“目前,信息泄露的途徑呈多樣化。”民警說,物業、購車、培訓班、網上購物都有可能導致信息泄露。民警表示,當有人誤點開被植入木馬病毒的鏈接時,就等于給其訪問授權,后臺操作者就可以輕松訪問受害者手機里的內容,包括手機通訊錄,甚至是工作單位、職務。如果該手機號碼恰巧綁定了網銀、第三方支付等,犯罪分子還會通過木馬程序攔截受害人手機收到的驗證短信,盜刷受害人的銀行卡。
“騙子知道通訊錄里所有聯系人的聯系方式,就會向他們發送信息,很多人就會信以為真點進去,這樣被泄露的聯系方式就呈幾何式增長。”民警認為,安裝殺毒軟件,定期給手機殺毒非常重要。
手機安全工程師陳師傅表示,一些集團網內的號碼被騙子拿到后,通過網上信息搜索,騙子很容易確定這些電話號碼所屬人中,哪些是領導及所在的崗位。在電信詐騙的案件中,騙子采取廣撒網的形式,將各種含有關聯關系的短信群發,就算一些信息出錯,對于騙子來說也是無所謂的。
據了解,福州市曾發生一名女子使用免費WiFi,導致蘋果手機被鎖的事。對此,陳師傅說,騙子僅需一臺WIN7系統電腦、一套無線網絡及一個網絡包分析軟件,設置一個無線熱點AP,就可以輕松地搭建一個不設密碼的WiFi。如果用戶鏈接這個免費WiFi,黑客可利用技術手段,獲取個人信息等敏感數據,甚至可通過篡改收款人轉賬接收賬戶等方式盜取錢財。
“出售舊手機時,大多數人都會提前將手機中的個人資料、照片等信息刪除,或直接恢復出廠設置。”陳師傅說,從技術層面來說,刪除的數據是可以恢復的。恢復數據后,手機上的通話記錄、短信、電子郵件來往信息、QQ、微信聊天記錄、上網信息,甚至曾經使用導航軟件搜索過的地理位置信息等內容,可全部清晰無誤地重新恢復在電腦上。
陳師傅提醒,除了刪除信息、恢復出廠設置外,還可以在手機中反復多次存儲、刪除一些較大的軟件、圖片等無用信息,從而覆蓋原有的資料,防止數據被恢復。
源自《海峽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