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劉子陽 文/圖
近10年來,我國電信詐騙案件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快速增長,2015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立電信詐騙案件59萬起,同比上升32.5%,共造成經濟損失222億元。2013年至今,全國共發生被騙千萬元以上電信詐騙案件94起,百萬元以上案件2085起。
電信詐騙犯罪顛覆了傳統犯罪的概念,犯罪分子借助電信網絡等科技手段,打破時空界限,輕易實現跨地區、跨國、跨境的大范圍大跨度犯罪。
公安部刑偵局局長楊東今天接受《法制日報》記者專訪時說,公安機關創新打法,根據電信詐騙犯罪特點,總結近年來偵查打擊的經驗,建立了統一組織指揮、快速接警止付、集中研判偵查、統一抓捕起訴的偵辦電信詐騙案件工作機制,確保快速偵破案件,最大限度地為受害人挽回損失。
地域性職業犯罪占8成
《法制日報》記者:電信詐騙案件可以分為哪些種類,各占多少比例?
楊東:電信詐騙案件主要是兩大類,一類是犯罪分子在境外通過網絡電話實施詐騙。主要由臺灣人組織實施,他們在東南亞、太平洋島國甚至非洲、歐洲等地設立詐騙話務窩點。此類案件約占全部電信詐騙案件的20%,但經濟損失卻占60%。另一類是犯罪分子在境內通過電話、短信、網絡實施詐騙。地域性職業犯罪群體在自己生活居住鄉鎮,對全國實施詐騙。此類案件約占全部電信詐騙案件的80%,經濟損失占40%。
《法制日報》記者:請介紹一下,地域性職業犯罪群體在自己生活居住鄉鎮,對全國實施詐騙,包括哪些重點地區的犯罪群體?分別有哪些特點?
楊東:去年12月,廣東省深圳市一家大型公司財務人員遭遇到典型的QQ詐騙,被騙3505萬元。而實施這類QQ詐騙的犯罪嫌疑人就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賓陽縣,不嚴厲打擊整治類似的地域性犯罪重點地區,就不可能從根本上有效遏制電信詐騙犯罪。
目前,第一批整治的地域性職業電信詐騙犯罪重點地區共有7個,分別是河北省豐寧縣,主要是冒充黑社會性質組織詐騙;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主要從事網絡購物詐騙;江西省余干縣,主要從事重金求子詐騙;湖南省雙峰縣,主要從事PS圖片敲詐;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主要是假冒熟人和領導詐騙;廣西賓陽縣,主要是假冒QQ好友詐騙;海南省儋州市,主要從事機票改簽詐騙。
《法制日報》記者:各種騙局五花八門,令人防不勝防,請介紹一下目前常見的詐騙手法?
楊東:警方偵辦案件中發現,詐騙團伙中有專人負責研究騙術,他們緊跟社會熱點,針對不同群體量身定做,編寫詐騙劇本,并對撥打詐騙電話的話務員等人進行培訓,對受害人步步設套。犯罪分子從最初的打電話、發短信,發展到網絡改號、盜取QQ、微信號作案。有的假冒領導、親戚、朋友,有的假冒企業單位,有的冒充執法機關。
目前,主要詐騙手法有冒充公檢法、“猜猜我是誰”、QQ、冒充黑社會性質組織敲詐、機票改簽、中獎、重金求子、網絡購物等48種詐騙手法,并且還在不斷變化中。
公安機關告別單打獨斗
《法制日報》記者:打擊電信詐騙不是公安一家唱“獨角戲”,現在國家打擊治理電信詐騙的主體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呢?
楊東:2015年6月,國務院建立由公安部牽頭,包括中宣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23個部門和單位參與的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自此,打擊治理電信詐騙不再是公安機關單打獨斗,而是由國務院23個部門、單位聯合開展行動,打的是整體戰、合成戰。
《法制日報》記者:去年國務院聯席辦部署開展了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請紹一下此次專項行動的特點?
楊東:去年10月30日,國務院聯席辦部署開展了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這次專項打擊治理行動與以往有所不同,力度更大,措施更實,打法更新。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境內境外同步開展打擊行動。境外主要鏟除設在東南亞等地區的電信詐騙窩點,追捕幕后的組織者和骨干;境內主要是對7個地域性職業犯罪重點地區進行整治,拔掉這些危害全國的“釘子”。
多部門聯手行動。公安機關作為打擊犯罪的主力軍,主要責任是破案,抓獲犯罪嫌疑人。其他部門要各負其責,發揮各自的職能優勢,為打擊治理這類犯罪活動貢獻自己的力量。
全口徑打擊。專項行動打擊的重點是電話詐騙、網絡詐騙、短信詐騙等詐騙群眾錢財的活動,對這類犯罪活動的上下游犯罪,比如對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違規開辦銀行卡、電話卡、使用偽基站等違法犯罪,也要同時進行打擊治理。
《法制日報》記者:專項行動打擊治理的成效如何?
楊東:專項行動以來,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深入開展打擊治理行動。截至今年2月底,全國共破獲電信詐騙案件2.7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9432名,為群眾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6億元,已經凍結涉案銀行賬戶30余萬個,清理非實名銀行賬戶1.3萬個,攔截凍結贓款7.9億元;關停涉案“黑卡”10萬余張,攔截非法主叫國際來電1160萬次,清理清查違規通訊線路7萬余條。成功破獲一大批電信詐騙要案大案。
在公安機關高壓嚴打和各部門的齊抓共管下,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電信詐騙重災區,發案數出現明顯下降趨勢。
電信領域仍存管理漏洞
《法制日報》記者: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收到電信詐騙短信和電話,不少人上當受騙,打擊治理的難點在哪里?
楊東:電信詐騙屢打不絕,主要存在五個方面原因。犯罪分子采用遠程、非接觸方式實施詐騙,偵破難度大;地域性職業犯罪重點地區整治工作還很不徹底,仍有犯罪嫌疑人頂風作案;金融等領域仍存在一些管理漏洞和問題,大量銀行卡被犯罪分子用于作案;電信領域仍存在一些管理漏洞和問題,手機、寬帶用戶非實名問題嚴重;現有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難以適應打擊犯罪需要,打擊一些與電信詐騙相關灰色產業無法可依。
《法制日報》記者:老百姓防范電信詐騙,您有哪些建議?
楊東:對于群眾來說,遇到款項轉匯時,應事先向當地銀行和公安機關咨詢,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北京、遼寧、吉林、廣東、福建、浙江、河南、江蘇、重慶、四川等10余個省市已建立反詐騙中心,提供咨詢服務,大家既可以撥打這些反詐騙中心的電話,也可以直接撥打公安機關的電話進行咨詢。建議大家及時關注公安機關以及銀行等金融機構發布的犯罪預警和相關提示信息,了解最新的詐騙手段和方法,防止被騙。公安部刑偵局已經開通官方微博、微信,經常性發布權威的犯罪預警信息,大家可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