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起身份證可異地受理、2016高校學生資助政策出臺、有47項職業資格取消……本周7個好消息,讓你迅速能量滿格。往下看了解一下。
1.創業創新再迎利好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宣布失效一批與現行法律法規不一致、不利于辦事創業、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政策性文件。在前期已宣布失效489件國務院文件的基礎上,經嚴格審核,再宣布失效并停止執行506件國務院文件。會議要求,要做好政策銜接,完善事中事后監管,防止出現“空檔”。各地區、各部門也要根據上述精神,抓緊清理和廢止不符合現行法律法規或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利于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政策文件。
2.7月起身份證可異地受理
從7月1日起,全國大中城市和有條件的縣(市)將啟動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工作。今后,在大中城市工作、生活的非本地居民,可就近補、換領身份證。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的流程是:本人到居住地公安機關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點申請,填寫《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登記表》,繳納證件工本費。其中,申請換領的交驗居民身份證,申請補領的交驗居民戶口簿或居住證。 異地受理點受理居民身份證換領、補領申請后,及時將受理信息傳送至申請人戶籍地公安機關,戶籍地縣級公安機關及時審核簽發。居住地公安機關接到經審核簽發的制證信息后,在法定時限內完成制作與核驗發放,申請人憑領證回執到受理點領取證件。換領證件的,領取新證時應當交回原證。
3.2016高校學生資助政策出臺
財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財務司和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聯合編印了2016年版《高等學校學生資助政策簡介》(本專科學生),全面介紹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主要內容。政策規定,為切實保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規定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都必須建立“綠色通道”制度,即對被錄取入學、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學校一律先辦理入學手續,然后再根據核實后的情況,分別采取不同辦法予以資助。
4.又有47項職業資格被取消
6月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會議決定在近兩年已分五批取消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基礎上,再取消招標師、物業管理師、市場管理員、插花員等47項職業資格。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的決定》,公布了第六批取消的47項職業資格。加上前五批取消的272項職業資格,今后有319項職業資格證不用考了。
5.清理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首先從工程建設領域入手,清理和規范各方面過多過繁的保證金,除保留依法依規設立的農民工工資、投標、履約、工程質量4項保證金外,其他保證金一律取消;各地區各部門不得在工程建設領域新設保證金項目;轉變保證金繳納方式;規范保證金管理等。這些措施初步估算將盤活建筑業企業近萬億元資金。
6.褒揚誠信、懲戒失信
為了“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6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對誠信典型進行褒揚和激勵,包括實施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優先提供公共服務便利等;對重點領域和嚴重失信行為實施聯合懲戒,包括限制出境、限制購買不動產等。
7.中西部95%的縣2020年將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要將中西部教育置于全國教育總體格局中謀劃設計,著力從中西部最困難的地方和最薄弱的環節做起,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每個孩子受教育的權利。指導意見提出了七項重點任務: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積極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推動民族教育加快發展;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本文來源:中國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