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翻閱黨員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警示錄發現,其違紀違法原因大都與“自作聰明”“打小算盤”“心存僥幸”等直接相關。
某人社局原副局長張某為其子大辦婚宴,為規避紀律要求,使用小規模分多次宴請的“錦囊妙計”;山西省某學校借外出培訓機會,組織52名教師外出旅游,每晚返回培訓地點住宿,企圖依靠“小聰明、小手段”瞞天過海;湖南某地國稅局“一把手”,嘴上嚴要求、有底線,背后卻是無紀律、無原則,想方設法用公款濫發福利、外出旅游……
耍聰明,玩手段,古今皆有,但往往難成大器、難修正果。三國時楊修以猜度曹操心思為能事,以致妄解“雞肋”擾亂軍心,受軍法處置。《紅樓夢》中的王熙鳳,極盡權術機變、殘忍陰毒之能事,其所作所為無疑加速了賈家的敗落,最后落了個“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在黨員干部隊伍中,也不乏一些玩權術、搞計謀,愛耍小聰明者。他們自恃“上對政策、下有對策”乃“政治智慧”,自以為明紀懂法,有辦法“搞變通”“變花樣”而不被發現。如,辦公室超標,就一隔為二或擺張“有名無人”的桌子充數,自認為天衣無縫。在反“四風”的高壓態勢下,有極少數人頂風違紀,把“公車車牌”換成“普通車牌”,將公車掛在個人或企業名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更有甚者,面對組織詢問、調查,打起“小算盤”,耍“小聰明”,費盡心思不配合甚至對抗組織調查。
眾所周知,再狡猾的狐貍,也斗不過經驗豐富的獵手。最終,不僅所有違紀行為被查個水落石出,還落了個“對抗組織審查”的重處理。如此欺瞞組織、對抗審查,更是大錯特錯。
“求名心切必作偽,求利心重必趨邪”。小聰明是立身做人的大敵,也是成就事業的大敵。“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禍流于滔天”。過于高估自己的演戲本領和斂財手段的貪官,往往愚不可及,“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為禍”,越自以為聰明,越容易摔跤。常言道,“人在做、天在看”,做錯了不承認,在組織面前耍小聰明,看似暫時規避了組織監督,最終必將自食其果。
對黨忠誠,對組織坦誠,老老實實做人,清清白白為官,這才是大智者。因此,黨員領導干部應少些“自作聰明”,多些對紀律、法律的敬畏之心,把聰明才智放對地方,做到不貪不占,緊抓工作不放松,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做,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去推,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腳踏實地,一以貫之,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劉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