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6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穩中有新,但也穩中有難、穩中有憂。
“穩”是指經濟運行平穩。
“進”主要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升級在穩步推進,力度加大。
“新”主要是新經濟發展的態勢良好,新的動力在增長。
“好”主要是表現在經濟運行的質量有所改善,好的因素在累積。
“難”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上。一是從國際環境看,仍然復雜嚴峻。另外,宏觀調控的兩難和多難的問題有所增加。
數據的背后,如何影響你的生活?今年下半年,中國的經濟將如何走?專家為您逐條解讀數據中幾大看點:
看結構:一產基本穩定 二產穩中略升 三產保持增速
上半年的經濟發展是建立在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的基礎上的。第一產業基本穩定,全國夏糧總產量略低于最高年份2015年,為歷史第二高產年;第二產業工業生產有所增加,其中在制造業領域,機器人、汽車、通訊產品以及集成電路等高端制造門類發展勢頭迅猛。在建筑業方面,去庫存化努力取得進展,商品房待售面積減少。第三產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速,其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一半以上,大幅領跑其他產業。
看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 民間投資還需加強積極性
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5836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7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民間投資增速持續低于全國投資平均增速,而且兩者間的差距在拉大。
這固然是受到經濟結構持續升級,三產的民企經營活動普遍向輕資產化轉變的影響,但同時也是由于民企受到整體需求不足導致的投資回報率下降影響,缺乏進一步投資的積極性。因此,如何在投資領域實現以官帶民,以官促民的格局,會關系到下半年經濟的活力是否能進一步展現。
看貿易:進出口降幅收窄 外部需求整體仍低迷
上半年,進出口總額111335億元,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一季度有所收窄。
從貿易看,上半年人民幣走弱為出口提供了一定的提振效果,但外部需求整體低迷的態勢仍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
下半年的出口形勢仍難稱樂觀,首先是由于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歐盟所受到的英國退歐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逐漸展現;其次美國在升息的預期雖和上半年相比有所減弱,但依舊存在,從而會抑制消費;第三則是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前景整體仍難以改善。
看消費:市場銷售平穩增長
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138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增速與一季度持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在再次超過經濟增速,內需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七成。
與此同時,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主要是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看收入:居民收入穩定增長 跑贏GDP才是關鍵!
消費持續上漲,大家的錢夠花嗎?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同比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
總體6.5%這個數字,客觀的來說沒有跑贏GDP。如果按城鎮和農村分開算的話,城鎮是5.8%還是離GDP的增速有一點距離;而農村是6.7%,正好跟GDP均等。
這個局面已經持續幾年了。這說明我們不僅要讓GDP的改革質量含金量提高,也更需要通過進一步的深化改革,讓城鄉居民的收入能夠跟GDP的增速保持同步。這個任務就是工作當中的“難”,還需要加勁去解決。能否保持讓居民繼續有錢花,且敢花錢,對于下半年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下半年經濟如何走?既要信心 又要行動!
總體來說,上半年在改革創新不斷釋放紅利的前提下,經濟整體打開了平穩發展的局面。不過,下半年總體經濟形勢的下行壓力并沒有完全消除。如果結合這些數據看下半年,概括一句話,就是要保持充分的信心,同時又要堅持問題導向。
穩中有進基本的信心要有,越是在遇到經濟下行壓力、轉型壓力的關口,越需要保持冷靜和信心。
同時要堅持問題導向,因為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地方問題的表現可能各不相同:有的地方為了穩增長,需要政府多做一點,提供更多公共產品的供給;有些領域又需要政府少做一點,通過改革簡政放權。
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才能釋放更多的市場活力。在哪多做?在哪少做?考驗的是大家的改革思維是否落實在行動當中。帶著更具體的眼光去實事求是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準自己前進的路徑,在整個中國經濟大勢穩中有進基礎之上,去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via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