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圖片來源:東方IC 版權作品 請勿轉載
在物價、人力成本持續上漲的今天,廢品價格卻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單從價格上看,有些廢品已經接近或低于回收成本,失去了回收價值,成為介于廢品和垃圾之間的“雞肋”,廢品行業也因此陷入萎縮。
100公斤木板只賣10元錢
近日,陳海平因搬家需要處理廢品,但意外的是,原價近千的熱水器只賣25元,油煙機、灶臺和數十斤重的木床不僅沒人收,還要倒貼錢找人搬走。
積攢的10只礦泉水瓶只賣了三毛錢,陳海平不知道拿這錢還能買回什么,“廢品就這么不值錢了”?
廢品回收者王釗不覺得奇怪。“100公斤的床板送到廢品收購站,才賣10塊錢”,他說,“還不夠人力成本”。
王釗在北京收了六年廢品,月收入從8000元減少到3000元。他打算年底改行,因為“太難做了”。廢品價格逐年降低,賣廢品的居民越來越少。
現在,500毫升的普通礦泉水瓶一個收三分錢,以五分錢的價格賣給廢品收購站。三年前,同樣的瓶子,從居民手里一毛二收過來,可一毛七賣給收廢站,凈賺五分錢。
其他廢品的價格也在下降。廢鐵從一公斤三塊降到一塊,廢紙箱從一公斤一塊八毛降到九毛,好一些的透明塑料從一公斤四塊八降到兩塊二。
“僅剩的一點利潤也快被壓沒了”,王釗說。
北京某社區居民將空飲料瓶投入飲品包裝自動回收機,并收到相應的硬幣。該回收機不僅方便居民處理垃圾,還提醒人們參與環保。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廢品回收人員流失嚴重
越來越多的人不愿從事廢品回收工作。
根據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發布的《中國再生資源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16)》,2015年,全國有回收企業13萬家,比2014年減少7000家;各類回收站(點)30萬個,比2014年減少5萬個;回收行業從業人員1500多萬人,比2014年減少300多萬人。
廢品價格低迷是人員流失的原因之一。報告指出,2015年,廢鋼、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等十大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總值為5287.4億元,同比下降17.8%。
“再生資源回收屬于半公益性質的行業,廢品價格下跌之后,利潤就更少了”,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會員部副部長曹陽說,“不排除一些企業賠本經營的情況”。
原材料價格走低、產能過剩是背后原因
廢品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受原材料價格走勢的影響。
以塑料為例,石油是其主要原料。自2014年下半年起,國際油價從每桶100美元一路走跌,目前在每桶40美元附近徘徊。“原生塑料的價格隨國際油價同步下跌,由于要保持一定的價差空間,廢舊塑料的價格也會受到打壓”,隆眾資訊塑料分析師石磊說。
他說,原生塑料價格下降后,對廢舊塑料的需求也隨之減少。例如,塑料薄膜由原生塑料和廢舊塑料進行配比加工而成,現在廢舊塑料的比例大大減少,甚至于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