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南京12月13日電(王新年、顧姝姝)2016年12月13日上午10時,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抗日戰爭的老戰士、老同志代表,中央黨政軍群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港澳臺同胞代表,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或其遺屬代表,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及遇難者同胞親屬代表等參加了公祭儀式。
儀式現場,廣場西側巨大的災難墻,灰黑的底色映襯著“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14個白色大字。在首個國家公祭儀式上揭幕的“國家公祭鼎”威嚴地放置在公祭臺正中。
面向公祭臺的左側是一個巨大的十字架形的花崗巖雕塑,上面寫著“1937年12月13日-1938年1月”,這是南京大屠殺發生的時間,在最黑暗的40余天時間里,30萬同胞慘遭屠殺。
在面向公祭臺的右側,懸掛著巨大的和平大鐘,再遠處是一座殘缺的城門雕像。在廣場的地面上,鋪滿了白色的石子,寓意30萬死難同胞。現場氣氛凝重,集會人群入場時,石子碰撞的聲音在廣場內回響,讓人仿佛聽到了死難者的控訴。
上午十點,公祭儀式主持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宣布儀式開始,在軍樂團伴奏下,全場唱國歌。國歌唱畢,全場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默哀。凄厲的防空警報聲劃破了南京上空,汽車、火車、輪船汽笛齊鳴。默哀結束后,軍樂團奏響低回空靈的安魂曲。16名禮兵抬起8個巨大的花圈緩步走上公祭臺,將花圈安放在災難墻前。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組織部部長趙樂際發表講話。最后,南京青少年代表朗誦《南京和平宣言》,南京市民代表撞響和平大鐘、放飛和平鴿。
此外,南京市17處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12個社區和部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步舉行了悼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