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清晨,有多少人被屋外的電閃雷鳴和滂沱大雨驚醒?其實,這個季節的廈門,雷電頻發并不奇怪,但令人驚訝的是,昨天清晨的雷電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才慢慢偃旗息鼓,其強度堪稱今年島內之最。廈門市氣象臺于昨晨首發今年第一個雷電橙色預警。
昨天早晨,第八市場,市民在大雨中前行。常海軍攝
兩股氣流夾擊釀雷暴
雷暴是伴有雷擊和閃電的局地對流性天氣,通常伴隨著滂沱大雨。廈門昨晨的天氣,就是最典型的雷暴天氣。之所以暴雨雷電主要集中在島內,尤其是島內南部地區,主要是由于昨天清晨,一大塊強烈的對流云團剛好飄到廈門島南部上空。
不少市民詢問,為什么昨天清晨會發生劇烈的雷暴天氣?市氣象部門專家解釋,目前廈門正好遇到兩股氣流夾擊,南海上有低壓活動,低壓外圍氣流的東南風與大陸偏北風氣流在閩南、粵東一帶交匯,促發雷雨天氣。
與此同時,廈門還在受冷空氣影響。昨天的大氣層中,中高層都相對干冷,但底層卻是溫暖濕潤的,三者發生摩擦后,也推動了強對流天氣的形成。
副熱帶高壓勢力衰退也是形成雷暴的原因之一。副高在盛夏時能夠左右整個華東華南的天氣,勢力強盛,但進入9月之后,即使南方多地依然炎熱,但副高能量早已不及七八月。當副高力量減弱后,其他氣流有了可乘之機,天氣就開始變得不穩定起來。
雷暴多次“現身”島外
其實,像昨天這樣的雷雨天氣已經持續了好幾天。之所以前幾天大家的感受沒有這樣強烈,是由于當時雷暴天氣多發生在島外局部地區,且多發生在后半夜時段,多數人已經入睡,絲毫未察覺。
今年春夏以來,島外尤其是同安已經多次發生激烈的雷暴天氣。島內雖然也出現過明顯的雷電天氣,但持續時間一般都較短。由于機緣湊巧,昨天凌晨的雷電天氣可以說是今年以來島內最強的一次雷電天氣過程。
雷電橙色預警已解除
這兩天,連續幾次強對流天氣都發生在凌晨、夜間,這和我們印象中夏季雷雨容易發生在午后有些不同。
我們熟悉的午后雷陣雨又稱“熱雷雨”,是由于近地面的空氣強烈受熱,引起熱對流運動,濕熱空氣在上升過程中不斷降溫,其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降水,因此,多在午后發生雷陣雨。
然而,到了冷暖空氣交匯期間,晚上氣溫低,容易形成雨滴,從而形成對流天氣,這幾天的雷雨就是這樣發生的。
雖然持續時間長達兩個多小時,并且發生在凌晨,但昨天的雷暴依然屬于正常的天氣過程,大家無需驚慌。昨天9點30分,廈門市氣象臺解除了雷電橙色預警。
到本周四之前,陰有陣雨的天氣還可能持續,因此,不排除還可能有雷雨天氣出現。周五之后天氣才會慢慢轉好。
各色雷電預警分別有何涵義
雷電預警信號分黃色、橙色、紅色三級。
雷電黃色預警信號:6小時內可能發生雷電活動,可能會造成雷電災害事故。在這種天氣下,要盡量避免戶外活動,在戶外且附近沒有安全庇護場所的人員應盡快返回,游樂場所盡快安排停運戶外設施,并把游人安置到安全場所。
雷電橙色預警信號:2小時內發生雷電活動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經受雷電活動影響,且可能持續,出現雷電災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較大。在這種天氣下,除停止戶外活動外,不要在樹木、塔吊、變壓器下及孤立的棚子和小屋里避雨;在空曠場地不要打傘,要切斷危險電源,遠離電線、變壓器等帶電設備,遠離鐵塔、煙囪、電線桿、旗桿、各種天線等高大物體,遠離建筑物的避雷針及其下引線等。
雷電紅色預警信號:2小時內發生雷電活動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經有強烈的雷電活動發生,且可能持續,出現雷電災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在這種天氣下,可采取雷電橙色預警信號發布時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