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委省政府日前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該《實施意見》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為遵循,針對福建安全生產實際情況和工作特點,突出目標導向、突出責任導向、突出問題導向、突出創新導向,從總體要求、責任體系、安全監管體系、法治體系、風險防控體系、應急救援體系、保障服務體系等六大體系建設上,明確提出了改革發展的任務清單和路線圖,凸顯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必須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提供強有力保障。
《實施意見》共分七大部分31條,在四個方面突出福建特色,明確改革發展的任務清單和路線圖:
1、突出目標導向。《實施意見》既明確近期要實現的目標,還與該省“十三五”專項規劃相銜接,提出了中長期奮斗目標,體現安全生產工作與福建經濟社會發展同步推進。《意見》指出,到2020年末,全省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機制基本成熟,法律制度基本完善,生產安全事故總量明顯減少,職業病危害防治取得積極進展,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范,安全生產整體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與2015年末相比,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0%、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9%、煤礦百萬噸死亡率下降20%、營運車輛萬車死亡率下降6%。到2030年,實現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民安全文明素質全面提升,安全生產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提供有力保障。
2、突出責任導向。《意見》進一步明晰各級黨委政府及班子成員、各部門安全監管職責、厘清邊界、壓實責任;明確在履行法定職責的基礎上,各級各部門抓安全生產工作應有所側重;明確制定安全生產績效獎勵辦法,對年度評為優秀、良好單位的工作人員實施獎勵。更加突出企業安全生產主體地位,明確其在重大風險辨識管控、重大隱患自查自治、職業病防治等方面的責任,完善約束和激勵機制。進一步強化高危行業安全風險管理和隱患治理,在全省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推行“一圖一卡一冊”,建立國有企業負責人年薪與安全生產績效掛鉤制度等。
3、突出問題導向。《意見》始終緊緊圍繞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管控各類安全風險。全面組織實施加強重大風險管控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整體方案,經信、教育、國土、住建、交通運輸、林業、水利、海洋漁業、安監、海事、煤監、能源監管、公安交警、公安消防等有關部門要分行業分領域研究制定省級安全風險辨識標準規范、分級管控制度,對安全風險進行評估分類、分級管控。依托“數字福建”,建設省、市、縣、生產經營單位四級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重大安全風險管控和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平臺,實現對全省所有風險源的在線監測、風險預警、應急聯動,把風險管控挺在隱患前、把隱患治理挺在事故發生前,有效防范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到2018年底,道路交通、危險化學品、森林火災等高危行業領域安全風險辨識標準規范、管控制度基本完善,全省重大安全風險管控平臺基本建成;2020年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風險辨識標準規范、管控制度健全,實行在線管控和風險預警,建成全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平臺,基本實現信息實時傳遞、遠程指揮調度、遠程會商協調。
4、突出創新導向。《意見》既要求建立責任清單,如:要求制定政府領導干部年度安全生產重點工作責任清單,制定安委會成員單位安全生產責任清單,建立企業崗位安全生產責任清單等;也首次提出構建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交通運輸、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屬冶煉、漁業生產、特種設備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負面清單體系,并向社會公布。
《意見》圍繞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要求全面推進加強重大風險管控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整體方案實施,對安全生產風險確定紅、橙、黃、藍4個風險等級并實行分級分類管控;對重大安全風險實行“一票否決”;創新重大風險運行全過程監測監控體系,實現對全省所有風險源的在線監測、風險預警、應急聯動;引進保險機構參與事故預防的機制創新,按一定比例從保費中提取生產安全事故預防費,專項用于保險機構參與事故預防預控;探索建立重大事故應急救援現場由政府統一領導、專業部門主導技術路線、專業隊伍救援、專業人員參與指揮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