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分析,中央將繼續堅持調控大方向以維持市場量價平穩態勢,但從地方層面來看,政策微調的城市可能將不斷增多
自從2010年5月北京出臺限購令,全國樓市的限購大幕便正式拉開。此后的2011年1月26日,國務院更是發布通知,明確規定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和房價過高、上漲過快的城市,在一定時期內,要從嚴制定和執行住房限購措施。而隨著國務院通知的發布,全國相繼有40多個城市出臺了限購措施,北京等此前發布了限購令的城市,也紛紛在政策上加碼。
至于這2年來限購執行的效果,世經未來總經理辛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短期來看,“限購令”的確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從本質上來說,僅靠政府干預遏制房價效果有限”。
北京聯達四方房地產公司董事長楊少鋒則認為,“限購對于此前暴漲的房價確實起到了很明顯的抑制作用,避免房地產市場陷入更大的泡沫中去。”但他也表示,“由于這種行政手段打擊面比較廣,也制約了不少真實需求,一旦政策退出,市場很可能出現報復性的反彈。且限購時間越長,反彈力度越大。同時,限購導致這些城市的成交量大幅萎縮,即使是目前市場回暖,成交量也不及限購前的2009年。而成交量下滑也使得關聯產業受到了很大影響。”而由于目前房價快速上漲的趨勢已經得到控制,他認為,限購作為調控階段性手段的任務已經完成,政府可以考慮用其他政策替換限購。
而包括任志強在內的不少房企老總也對限購發表不少自己的觀點。
一線城市房價漲幅明顯放緩
不過,盡管業內對限購政策有著不同的看法,但對于最早執行限購政策的一線城市來說,此前快速上漲的房價卻實實在在的得到了有效抑制。
2010年9月30日,深圳發布住房“限購令”,對于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員為本市戶籍居民的家庭),限購2套住房;對于能夠提供在本市1年以上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住房。暫停在本市擁有2套以上(含2套)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擁有1套以上(含1套)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無法提供在本市1年以上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在本市購房。
在“限購令”執行的兩年間,深圳樣本二手樓盤的成交價也從2010年9月的18002元/平方米,上漲到2012年9月的19972元/平方米,增幅為10.9%。
而其兄弟城市廣州,情況與深圳極為相似。根據網易房地產數據庫的資料顯示,2010年1月1日至9月10日,廣州全市住宅(不含公寓)網簽成交均價10889元/平方米。自2010年10月15日,廣州出臺了嚴格的限購政策,一年后(2011年1月1日至9月10日)廣州全市住宅成交均價上漲6.15%,至11559元/平方米;今年1月1日至9月10日,廣州全市住宅成交均價為12066元/平方米,相較于限購一周年同期時段的均價上漲了4.4%,較之限購前則上漲了10.8%。
在上海,當地政府于2010年10月7日發布“滬十二條”。隨后滬上監測機構數據顯示,上海2010年1-9月新房成交均價21362元/平方米,2012年1-9月新房成交均價22632元/平方米。限購兩年間,新房成交價漲幅為5.6%。
而根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北京開始執行限購前的2010年4月,全市新建住宅的銷售均價為22469元/平方米,到2012年9月,房價則回落至20572元/平方米,成為一線城市中房價唯一一個均價低于限購前的城市。
不過,中原地產張大偉表示,“由于住宅市場每年的大量成交都會趨向更遠的郊區,因此實際上各地的房屋價格上漲幅度要高于均價的數據。但應當說,限購后的房價在去年底今年初確實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滑。
而一家大型房企的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相比限購前的2009年,一線城市房價的增長速度可以說是大幅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