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第二屆中國城市管理高峰論壇在河南省開封市舉行
原標題:我國城鎮化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土地人口等難題待破
人民網12月10日電(記者 王日晨)中央關于“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日益清晰。作為十八大報告的關鍵問題之一,城鎮化發展被明確指明方向: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報告中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有學者認為,未來10年我國新增城鎮人口將達到4億左右,能夠增加40萬億元的投資需求。這將使新型城鎮化建設相關業務板塊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12月8日,在第二屆中國城市管理高峰論壇上,一些專家認為目前我國城鎮化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而破解土地及人口等難題迫在眉睫。
城鎮化面臨嚴峻挑戰
隨著城市規模擴張、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空間范圍增大,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將趨向于區域化開發,建設規模巨大,并要求城市功能集約化發展。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尹中卿認為,盡管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城鎮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長期以來各個地方都把推進城鎮化簡單地等同于城市建設,過分地注重城市建成區規模的擴張而忽視了城市人口規模的集聚,把農業的轉移人員僅僅當做生產者、當做勞動力,而不愿意將他們轉化為城市市民。
“結果導致了現在比較嚴重的城鎮化滯后于工業化。人口的城鎮化嚴重地落后于土地的城鎮化,大量的土地已經劃成了市區,但是大量的人口并沒有相應成為市民,這種城鎮化叫做半城鎮化或叫偽城鎮化。”他指出。
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榮譽會長聶梅生則表示,城鎮化是最大的內需潛力所在,我國已經有超過50%的城鎮化率,但是按戶籍人口計算只有35%。“首先戶籍制度改革可以釋放內需,另外還要進行土地出讓制度改革,形成供地雙軌制。”
談到城鎮化推進中面臨用地兩難的問題時,國土資源部董祚繼司長認為,一方面要堅守耕地紅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另一方面還必須要保障城鎮化發展的必要用地,促進科學發展。現在大概每年國家給的用地指標差不多只夠三分之二,缺口有三分之一,所以現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用地空間不足。
在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看來,改革首先要擴大土地供應來源,取消行政分配。未來中國要把10億人裝到城市里,大約需要2億畝土地,另外需要1億畝用于發展交通,而中國有沙漠、鹽田40億畝,通過改造土地,完全有辦法從中改造出3億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