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網消息 寧德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富集的深水岸線、灘涂、淡水、電力等資源優勢,是布局臨港重工業的理想選址。近年來,我市加快培育冶金新材料、電機電器、新能源3大千億產業集群,努力打造福建東北翼新增長極。
7月17日上午,市政府召開上半年經濟運行及重點產業發展情況新聞通報會,記者從會上獲悉,上半年八個工業主要行業實現產值1335億元、增長10.4%,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長9.1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達94.7%。尤其是冶金新材料產業,成為我市產值最大、增長最快的產業,也是我市應對下行壓力、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最大支撐。
冶金新材料產值占規上工業近三分之一
不銹鋼作為重要的原材料,在重工業、輕工業以及國民經濟其它領域有著廣泛應用。短短幾年,我市已成為全國不銹鋼生產重要區域,全國不銹鋼業界龍頭紛紛關注我市的不銹鋼產業發展。
據市經信委負責人介紹,目前,冶金新材料產業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近三分之一,是我市的主導優勢產業,它以福安、蕉城、福鼎、霞浦、壽寧、柘榮、古田為主要集聚區,產品涵蓋不銹鋼、鐵合金等。2014年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108家、從業人員2.07萬人,產值億元以上企業57家,產值50億元以上企業3家,產值100億元以上企業2家。
在青拓集團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該行業2014年實現產值799.7億元,增長33.2%,增速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高出17.7個百分點,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55.1%。今年上半年實現產值415.93億元,增長27.5%,增速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高出17.9個百分點,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68.1%。
特別是鼎信系列項目投產后,相繼引來了甬金200萬噸精密不銹鋼帶、宏旺200萬噸不銹鋼冷軋等兩個大項目,并輻射帶動古田大甲、杉洋和霞浦牙城等地不銹鋼深加工的發展。當前,青拓集團在已有200系列、300系列不銹鋼生產基礎上,正在推進不銹鋼新材料項目。該項目總投資210億元,年產400系列、300系列、取向硅鋼、優質特鋼結構板650萬噸。如全面建成,可新增工業產值550億元,吸納7000多個就業人員。屆時,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不銹鋼基地將在寧德建成。
我市不銹鋼龍頭企業生產的不銹鋼冷軋薄板、棒材,為下游不銹鋼制品企業提供母材,通過精深加工可延伸汽車、電視機、手機、電腦等配件產業以及餐具、器皿、廚房設備、衛生潔具等生活用品加工產業,還可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機械制造、航天航空、軌道交通、建筑裝飾等領域,帶動下游深加工行業蓬勃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需求將越來越大,應用范圍將越來越廣,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我市將成全國重要不銹鋼生產加工基地
市發改委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市積極把握國內重化工業加速向沿海臨港地區轉移集聚的發展機遇,并按照“立龍頭、鑄鏈條、建集群”思路,大力培育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努力打造福建東北翼新增長極。
2013年,我市編制的《寧德市冶金新材料及深度加工發展規劃(2013-2020)》(以下簡稱規劃)獲得省發改委、經信委正式批復,《規劃》主要對我市不銹鋼為主的冶金新材料及精深加工產業的發展進行規劃布局,有力推動了我市冶金新材料產業科學有序快速發展。
《規劃》實施近兩年來,我市不銹鋼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以浙江青山控股集團、臺灣義聯集團投資的企業為龍頭,已形成380萬噸/年不銹鋼坯、熱連軋及寬帶卷生產能力,今年又將建成投產200萬噸/年不銹鋼帶冷軋生產線及一批下游精深加工項目,初步形成了以冶煉為主、深加工為輔的產業發展格局,正朝著將我市打造成為全國重要不銹鋼新材料生產加工基地的目標邁進。
未來,我市冶金新材料產業將形成“一中心兩片區兩延伸”空間布局。“一中心”即依托寧德中心城市,在引進發展不銹鋼生產加工的基礎上,形成不銹鋼貿易服務和產業研發中心。“兩片區”即寧德(漳灣)臨港片區,規劃面積約8000畝;福安(灣塢)臨港片區,規劃面積約9000畝。“兩延伸”即古田杉洋和霞浦牙城延伸區,重點發展不銹鋼下游深加工。
據悉,我市力爭到2020年,實現不銹鋼下游深加工產業年產值1000億元。到2025年,形成集研發設計、生產加工、物流倉儲、貿易服務等于一體的冶金新材料全產業鏈體系。
加密監測冶金新材料重點項目周邊環境
對待引進的項目,市委、市政府始終秉持“寧可少一點,也要好一點、實一點、環保一點”的綠色發展理念,冶金新材料項目的落地也是如此。
市環保局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市冶金新材料及深加工發展規劃范圍包括“一中心兩片區”,規劃符合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省政府批準的《環三都澳區域發展規劃》及省環保廳審查通過的《環三都澳區域發展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而《寧德市冶金新材料及深加工發展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評價結論認為,福安(灣塢)片區和(漳灣)臨港工業區冶金新材料發展規劃大氣污染源排放量在大氣環境容量可承載范圍內。
我市環保部門一直高度重視對冶金新材料重點項目的日常環境監管,通過采取責令整改、加強巡查、加密監測等多項措施,切實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督促企業嚴格落實各項污染防治設施和措施,防范環境風險,確保環境安全。
市環境監測部門每季度對鼎信實業一、二期、鎳業一期和鼎信科技開展監督性監測;聯德企業因處于設備調試階段,尚未開展監督性監測,但環境監測部門對其調試階段的污染排放情況進行加密監測,促進企業加強污染防治工作。2015年以來,環境監測部門加強了相關項目周邊環境的監測。
監測總體結果表明,鼎信、聯德項目的廢氣達到國家排放標準。鼎信、聯德等項目周邊環境空氣質量符合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地下水水質符合地下水環境質量Ⅱ類標準,地下水不存在重金屬污染現象。相關企業的固體廢棄物主要為水淬渣、爐渣及脫硫石膏,經采樣送檢,結果表明上述工業固廢均不屬于危險廢物。項目所在地白馬港海域水質方面,其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執行四類功能區標準,其他區域海水水質執行二、三類功能區標準。
目前,各級環境監測部門正對鼎信系列項目及聯德企業的周邊環境質量進行加密監測,及時掌握環境質量狀況。
■新聞鏈接>>>
寧德市開展冶金新材料重點項目環境執法監管
督促企業落實污染防治措施
鼎信、聯德項目開工建設以來,環保部門就將其列為環境監管的重點,抽調精干力量,成立重點項目環境監管專項工作小組,堅持建設期一月一督查,投產期一周一督查。通過保持高頻次的執法檢查,督促企業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及時發現存在問題,指導督促落實整改。通過嚴格執法,以進一步強化企業的主體意識,確保污染防治措施得到落實。同時,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還多次約見、約談鼎信、聯德相關企業主要負責人,督促企業嚴守環保法律法規,切實履行企業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加強企業環保工作,落實環保問題整改,擔負起必需擔負的社會責任,確保環境安全。
目前,鼎信實業(一期、二期、三期)、鼎信鎳業(一期、二期)、鼎信科技等項目的污染治理設施已按環評報告書要求逐項落實,其中鼎信實業一期、二期、鼎信鎳業一期等項目已通過環保部門的竣工環保驗收;鼎信鎳業二期已完成驗收監測,即將驗收;鼎信科技項目的主要污染治理設施已基本落實到位,如廢氣防治已建成脫硫塔等設施并安裝煙氣在線裝置,各產塵車間均設置粉塵收集設施和相應高度的排氣筒,同時為更好地防治紅土礦原料堆場和運輸過程的粉塵污染,企業已追加投資2億元建設紅土礦堆場擋風抑塵網和紅土礦皮帶運輸設施,目前已開始工程基礎施工,計劃于2015年9月底和2016年2月底前建設完成;生產廢水循環使用;熱軋車間產生的邊角料等作為原料綜合利用,廢礦物油等危廢委托有資質單位處置。
聯德企業項目1、2號生產線已按環評報告書要求建設了相應環保設施。脫硫煙氣通過一根高70m的排氣筒排放,各產塵車間均設置粉塵收集設施和相應高度的排氣筒。廠區采用雨污分流,廢水處理的各項措施均全部落實到位,初期雨水、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經處理后廢水循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