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網消息(張尚瑤 張川閩) 7月25日,筆者來到屏南縣代溪鎮康里村。在這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最惹眼的是占地60畝、189棟嶄新的農家別墅群。“整個造福搬遷工程,整合了扶貧項目資金1060萬元。掛村的縣紀委,對項目進行全程把關,群眾滿意了,干部也安心了。”村民主任鄭福交說。
屏南是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據統計,2012年以來,全縣爭取了造福工程、小農水、對口幫扶等100多個強農惠農扶貧項目,資金總額近10億元。如何把住扶貧資金“最后一公里”,讓扶貧項目在陽光下運行?縣紀檢監察機關通過規范制度、加大監管、完善機制、嚴肅查處等舉措,最大限度保證項目資金不被貪污、擠占、挪用,讓每一分扶貧款都發揮作用。項目運行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項目主管部門從項目的立項、實施、驗收全過程,都要進行張榜公示,把項目“曬在陽光下”。縣脫貧辦主任胡小青表示,強農惠農資金要嚴格報賬制度,各項扶貧資金都全額撥入縣財政扶貧專戶,實行封閉管理,縣級報賬。大額支出,尤其是項目管理費和科技培訓費報賬必須轉賬支付,避免虛開套現。嚴格實行扶貧資金“一折通”發放,嚴格張榜公布到村,政策宣傳到戶,補貼信息登記到人。
部門監管了,縣紀委并沒有做“甩手掌柜”。紀委通過定期與不定期督查、拉網式與點穴式排查,督促審計、水利、民政、農業、財政等部門對項目進行了監管,紀委再對部門監管情況進行了再監督。這樣,就給項目上了“雙保險”。
為從源頭上預防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該縣把農村“三資”管理納入各鄉鎮黨風廉政建設考評內容,鄉鎮對轄區村(居)的財務管理、農村“三資”管理負總責,鄉鎮長為第一責任人。規范鄉鎮農村集體會計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建設,規范農村集體會計委托代理服務。鄉鎮農村集體會計委托代理服務中心,每季度編制“村級財務收支公開明細表”,錄入計算機網絡監控系統,在各村(居)公開欄中公布,接受群眾監督。“一旦發現腐敗問題,將以‘零容忍’的高壓態勢大力查處。”凌慶賢表示,2013年以來,屏南共查處貪污截取修路款、自來水款、籌挪用救災款、征地補償款等扶貧項目案件8件18人,總金額69.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