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報道的閩浙攜手深化“膚生工程”公益行動,已成功救治福鼎市多名重癥皮膚病患者,引發社會廣泛關注。10月24日,溫州“膚生工程”團隊攜手福鼎市本地愛心組織開展重癥皮膚病患者回訪活動,通過實地探訪與專業指導,了解患者康復情況,傳遞公益溫暖與康復希望。 管陽鎮天竹村距福鼎市區有近40公里路程,當天下午,溫州“膚生工程”團隊人員與福鼎市膚生公益服務中心、福鼎市微愛協會的志愿者們專程驅車前往此處,只因村民吳仕積的健康狀況仍深深牽動著大家伙兒的心。 回訪團隊看望吳仕積 吳仕積是“膚生工程”公益行動中成功救治的重癥皮膚病患者之一。31年前,吳仕積因意外事故導致高位截癱,由于長期臥床,吳仕積臀部出現褥瘡,今年6月,吳仕積的臀部褥瘡發生感染,健康狀況惡化,一度危及生命。所幸,閩浙兩地“膚生工程”公益行動及時介入,為他提供了專業的醫療救治。 “我們一共對他進行了7次手術,切除了雙側髖關節感染的骨頭,并實施了髖部皮瓣移植手術。經過兩個多月的持續治療,潰爛病灶得以徹底清除。”溫州曙光中西創面修復醫院院長陳善亮正是吳仕積的主治醫生,回訪中,他仔細檢查了吳仕積的身體狀況。看到吳仕積曾經大如碗口的創面已經痊愈,陳善亮深感欣慰。他耐心叮囑吳仕積家屬做好日常護理,并不忘鼓勵吳仕積堅定康復信心,加強上肢力量鍛煉,爭取早日實現生活自理。 吳仕積正在進行手臂力量訓練 在家中見到前來回訪的“恩人”,吳仕積及其家屬都激動不已,床榻上的吳仕積緊緊握著陳善亮的手,眼中閃爍著淚花,嘴里不停地說著謝謝。“現在我弟弟身體和精神狀態都好很多,是這些醫生和志愿者給了我們全家新的希望。”吳仕積的哥哥吳仕鑾滿是感激地說道。 離開天竹村后,回訪團隊一行又馬不停蹄趕往桐城街道,看望另一名皮膚病患者金小彬。因腰椎骨折導致高位截癱的金小彬,近兩年深受骶尾部皮膚潰爛困擾,今年7月,閩浙兩地“膚生工程”團隊得知情況后,迅速組織專業醫療力量對他展開救治。經過50余天的精準治療和精心護理,金小彬的創面逐漸愈合,并于9月20日達到出院條件。回訪中,陳善亮經過細致檢查,確認金小彬的潰爛處已基本愈合,這讓金小彬倍感振奮,“聽醫生說我恢復得很好,我心里的石頭也落地了,現在我對完全康復充滿信心。” 回訪團隊看望金小彬 在此次回訪隊伍中,還有一位“黑皮膚”的志愿者身影尤為引人注目,他就是來自加納的留學生康杰納。目前正在溫州醫科大學攻讀醫學博士學位的康杰納,4年前就加入“膚生工程”團隊,成為一名公益醫療志愿者。此前,他就曾隨團隊親赴福鼎,積極參與重癥壓瘡患者的收治工作。 閩浙兩地“膚生工程”團隊座談 “每一次來福鼎的時候都非常感動,能看到病人得到治療,并且康復,讓我覺得做這份工作非常有意義,我希望以后學成回國,也能幫助更多的病患,將這份愛與希望傳遞下去。”康杰納說。 “膚生工程”團隊為患者看診 解“切膚之痛”,賦“生命新生”。據了解,“膚生工程”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發起的一項大型公益醫療救助項目,旨在用院士團隊創面修復與組織再生研究成果為創面人群提供慈善救助服務,項目創新開展“千村千點救助站”公益項目,建立了輻射浙、閩、陜、藏等地的救助網絡。“膚生工程”福鼎救助站成立于2021年3月,并于2024年10月升級為福鼎市膚生公益服務中心。近年來,該服務中心精準響應地域性民生需求,通過與所在地醫療機構、志愿者組織緊密協作,不斷建立健全分級診療網絡,實現“發現一例、建檔一例、救助一例”的精準閉環管理,自2021年以來,已累計救助60余名創面患者,支出救助款超200萬元。

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在泉州開
葉浩文上專題黨課
《主播說福鼎》第五十三期:福鼎市理工職
“走花路”,管陽有“花招”!
@福鼎人,保溫杯這樣用可能引發慢性中毒!
牢記囑托 譜寫篇章丨山前福華名苑小區
10月26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聚
還有66天,給自己再加把勁兒!
福鼎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高清)頻道正式開
《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督導工作方案》
福鼎一少年騎電動車釀事故,受傷還擔責!
福鼎一男子偽裝成“商界精英”四處行騙
做新時代文明少年
【網絡中國節?中秋】餅花的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