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鼎工業園區創辦于1998年9月,經過20多年的發展,福鼎工業園區從創辦之初的一片荒蕪之地,發展成總體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現有開發面積達11000多畝,工業產值超過200億元的省級工業園區。園區下轄三個項目區(星火項目區、雙岳項目區和文渡項目區),2013年已實現入園企業149家,已投產企業達86家,安排就業人數近3萬人,工業產值占福鼎市GDP的1/3。
近年來,福鼎工業園區緊緊圍繞福鼎市委、市政府“工業立市”的發展戰略,積極發揮腳踏實地、勤政務實的工作方法,不斷推進工業區跨躍發展,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工業發展路子。
為了加快“工業立市”發展進程,2013年,福鼎市委、市政府深入實施“園區建設落實提升年”活動,投入了5.2億元完善園區基礎配套設施,新增園區面積4000多畝,完成道路配套5千米,電網架設4千米,雨污管道鋪設8千米,做到項目落戶到哪里,配套就跟進到哪里。園區的各項基礎配套從簡單完善水、電、路、網配套到豐富天然氣、污水處理等。目前正在運行的文渡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金屬表面處理中心和雙岳LNG氣化站,為工業園區內的企業提供有力的配套保障。在建的基礎設施包括薛家山隧道、雙岳污水處理廠、公租房、雙岳大道、溫州大道、文渡項目區海天廣場、“煤改氣”項目,污水管道改造、星火南側寬16米路等。
多年來,“承接項目”和“園區建設”是福鼎市委、市政府著手“工業立市”戰略的關鍵詞。2004年4月,為實施承接戰略部署,構筑(承接)產業平臺,文渡項目區應運而生。經過多年的優化整合,園區的項目承載能力得到了巨大的完善。截至(到)2014年3月,文渡項目區共有落地企業46家,投產企業33家,2013年完成產值134.85億元,成為溫州企業到福鼎投資的集中區。而園區平臺的建設,促進主導產業的升級換代,加快了產業的集聚和帶動。文渡項目區逐漸形成生產泵閥、特鋼、樹脂、無紡布、PU革及上下游產品為主的產業聚集區。福鼎工業園區的三大項目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在星火和雙岳項目區,汽摩配件、通用機、食品加工、服裝鞋帽、新能源、新材料、光伏產業和制筆業按照規劃科學布局。通過全力開展工業投產和技改擴建項目“百日會戰”活動,工業主導的作用繼續發揮,產業集聚效果更加明顯,園區40多個項目加快建設進度,成為工業經濟新增長點。
自2005年起,福鼎市不斷掀起招商引資的高潮,出臺了“關于加快工業經濟發展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措施,進一步明確工業立市的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主要措施。從“雙百工程”到“五大戰役重點行動計劃”,福鼎市委、市政府從不間斷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尤其是在投資軟環境方面,從招商到項目承接,對符合環保標準、科技含量高、市場效益好的企
業廣開綠燈,實行全方位跟蹤服務。2013年我市成功引進帶動合成革上下游產業鏈延伸的廣東省皮具箱包流通協會擬投資72億元的箱包產業園項目,該項目對我市延長合成革產業鏈條促進合成革產業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而臺灣通機產業園項目,也正在密切磋商中,有望于近期落戶雙岳項目區。為了提高(項目)服務的能力,2013年福鼎工業園區管理處正式擴權升格為福鼎工業園區管委會,升格后的管委會獲得行政審批等權限,讓服務企業進一步落到實處。
安全和環保始終是工業發展無法回避的問題,在園區發展的同時,福鼎市委、市政府也在不遺余力地解決工業發展的突出矛盾。目前,文渡項目區的規劃環評工作已進入尾聲,這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順應核電限制區的要求,對調整項目區的產業布局,進一步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改進配套服務能力具有重大的意義。2014年,省政府安委會第一號公告確定了6家省級安全園區,福建福鼎工業園區、福建福鼎工業園區雙岳園區赫然在列。這樣的榮譽,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源自于福鼎工業人長期的堅持和付出。在年初包江蘇市長調研園區時,他肯定了工業園的發展,“福鼎工業園區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雖然也存在一些問題,但未到不可收拾的境地,園區的班子是一支勤政廉潔戰斗的領導隊伍。”為支持園區2014年度的各項工作,市財政優先解決了各項財政預算近6000萬元。
工業的發展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工業的發展為民生福利注入資金。市委、市政府堅持“工業立市”的戰略,穩健務實的發展經濟,為福鼎市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支持福鼎工業園是市委、市政府長期堅持的重點工作。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福鼎工業園區將繼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大力弘揚“團結拼搏,鼎力爭先”的福鼎精神,全面深化改革,致力產業發展,為推進實施五大戰役重點行動計劃,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把我市建成“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的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