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福鼎,滿眼皆綠,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每天早晨都會在桐山溪東岸打太極的王師傅說。近年來,我市政府實施了一大批城市綠化精品工程,有效促進了城市整體生態環境建設。
城市慢道:倡導文明健康的新生活
“這個慢道很好啊,年輕的時候忙工作、忙進步,根本沒時間鍛煉,更沒時間欣賞城市的景觀。現在老了,腿腳不靈活了,政府修了這樣一條慢道,讓我們這些退休的老頭、老太太鍛煉身體的同時,呼吸呼吸新鮮空氣。真的很好啊。”正在慢道上健身的一群大爺大媽們開心不已的說道著。
他們口中所指的慢道就是我市的重點生態工程桐山溪東岸景觀改造項目的組成部分。該項目目前除汀步和部分慢道綠化外,其余已完成建設,生態綠洲區、健身休閑區、文化主題區三個功能區域已基本形成,特別是文化主題區的“靈性山水”疊水景觀和生態綠洲區的城市慢道已成為桐山溪景觀的新亮點,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觀及漫步健身。
兩溪沿岸:城市公園成健身休閑最佳去處
我市先后對北起普后大橋南至流美大橋、全長10公里的桐山溪兩岸的綠地資源進行整合規劃設計,結合創建優秀旅游城市,融入綠化景觀、夜景燈光等多種設計元素,使桐山溪形成了河水碧綠、水面寬闊、綠樹成蔭的生態長廊。同時規劃對龍山溪從岙里橋至入海處的5.3公里河段兩岸進行景觀規劃設計,將龍山溪沿岸打造為集親子游樂、健身娛樂、水岸洗漱等功能的濱河綠化休閑帶。并在兩溪沿岸規劃建設了江濱公園、雙桂公園、龍山公園等一批城市公園。
6月的龍山公園,紅花碧草相互映襯,草木修剪得整齊別致,在花草的點綴下,整個城市充滿生機。作為以休閑、健身為主要功能的城區山地公園,每天早上與傍晚都會迎來許許多多健身的市民。截止目前,龍山公園完成龍華寺至蓮花崗段長1.5公里的上山公路維修和加寬改造,更新蓮花山、舊養豬場等5處健身器材,新種植香樟500株,完成占地面積20畝的健身廣場規劃設計。
公共綠化:“居民家園之肺”
如果說整個城市的園林綠化被稱做“城市之肺”,那么小區綠化就是“居民家園之肺”。我市的小區建設附屬綠化的綠地率按舊城區不低于25%、新城區不低于30%的標準控制。在公共道路綠化方面,我市園林局在江濱路、太姥大道、海豐路等城市主次干道種植各種胸徑10至30厘米大規格行道樹8000多株,城區道路綠化普及率達98%,初步行成了“一街一樹種”、“一路一景”的道路綠化格局。同時配合地下人防工程建設,及時移植了太姥大道的200多株行道樹和3000平方米綠化帶。
園林綠地:有生命的城市基礎設施
“即使是在06年的超強臺風桑美來襲后,全市樹木損毀嚴重,我們分片分區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處理。”園林工作者小宋說,“無論刮風下雨,哪里的綠化出了問題哪里就有我們的身影。”
城市發展,不僅要有高樓大廈和經濟發展速度,而且要有良好的城市公共設施和生態環境。綠化是城市的“形”,是城市品位和形象的重要體現。隨著我市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市民對生活環境、生活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園林綠地系統作為唯一具有生命的城市基礎設施,在保持城市生態系統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設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一個必不可少的依托條件。
“園林綠化建設工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我們將注重城市綠量的突破和綠化品質的提升,通過加快城市公園和綠道慢道系統等建設,積極拓展綠色休閑空間,提升城市人居環境,進一步夯實創園基礎工作。”市園林局局長王日貴這樣告訴記者。
□ 劉端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