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飛2000多公里,直奔企業總部,主動上門、專業對接;返程后,又連續幾場協調會,選址看點定方案,回應企業訴求……連日來,由市工業辦、國土、海洋等相關部門組成的招商“小分隊”一直為對接一個央企項目而奔波忙碌著,讓項目方真切感受到了來自福鼎的誠意和暖流。
“這一項目如果能成功對接,預計投資額將達上千億元,對做大我市工業總量裨益良多。”市工業辦人士說。
千里奔忙、上門對接,這是我市推進招商引資工作的一個生動實例。
針對當前經濟發展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局面,我市在推進“工業立市”發展戰略中,改變以往單純依靠投資來拉動發展的觀念,通過充分發揮“福鼎地處閩浙沿海中心區位,坐擁世界地質公園、沿海黃金岸線和珍珠鏈海島等核心戰略資源”及傳統產業優勢,將著力點放在挖掘潛力、激發活力,服務好、發展好現有產業上,推動工業“擴大存量、優化增量”。圍繞發展“主旋律”,我市招商引資工作也隨之轉型升級。
適應新常態,我市變全面性招商為選擇性、針對性招商,依托化油器、合成革、茶葉、食品等優勢產業,全力引進龍頭型、“旗艦”型、基地型、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重大產業項目,向上下游延伸拓展,構大、拉長、做強產業鏈條。
招商思路明晰,措施迅速跟進——
加強“小分隊”招商。由福鼎市工業辦、工業園、商務局、發改局等部門分別牽頭組織招商“小分隊”,北上“長三角”,南下“珠三角”,遠赴京津冀都市經濟圈、環勃海經濟圈等經濟發達地區及關聯產業集聚區域,以商會、企業為橋梁,開展點對點上門招商、以商招商活動,積極對接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2014年全市共簽約引進項目25個、總投資145.68億元,履約率達68%,歐力寶汽車部件等10個項目實現年內動工建設。
推進園區“二次招商”。清理園區低效閑置土地,完善項目準入和退出機制,通過“二次招商”,引導設備和工藝落后、產能低、效益差的企業、項目“騰籠換鳥”。福鼎工業園文渡項目區,永盛電子的投產就是成功一例。該企業原址為一家生產太陽能電熱板企業,停產后廠區一直閑置著。回收置換、“二次招商”,福鼎引入溫商永盛電子在此打造一個基地,生產精密電路板。投產至今7個月,已實現產值3000多萬元。目前,福鼎工業園中還有華正新能源、永寶特鋼等6個項目在對接重組,以盤活資源、優化配置,充分挖掘現有工業存量潛力。
圍繞產業鏈招商。與中國內燃機協會、天津內燃機研究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利用我市化油器產業技術和規模優勢,共同開發福鼎通用機械產業園,做優化油器產業;成功引進麥德龍、北京“王致和”南方生產基地等項目,利用品牌優勢帶動海產品等農副產品深加工,舞動食品產業鏈;搶抓福建省合成革產業發展規劃和福建省合成革產業能耗準入標準制定的契機,引進集中供熱、危廢處理、DMF集中統一回收項目,推動合成革產業集群化、清潔化、標準化生產,完善上下游產業配套;依托盈浩工藝品、巨龍光學等龍頭標桿企業,引進節日用品、高端眼鏡生產項目,以形成新的產業集群……
同時,我市還著力優化招商引資環境,筑“暖巢”留鳳棲。專門成立了工業辦,統一協調各職能部門,常態化開展“三百”、“三服務”等精準幫扶企業活動,解決項目建設、生產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行政服務中心集中各審批部門辦公、限時辦結,開辟“綠色通道”,對項目實行全程保姆式、無障礙服務;加快完善閩浙邊貿產業園基礎配套設施,新增園區面積2800畝,提高項目承接能力和水平;興建公共租賃房等項目,為企業員工、外來人員提供安身之所;每月28日定期在職業介紹一條街開展勞動力供需招聘會,搭建平臺,對接企業人才需求,確保項目“引得進”,更“接得住”、“留得下”、“長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