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1月15日電 題:從“云上浙江”到“數據強省”——浙江利用云端優勢打造科創高地和經濟發展高地
新華社記者屈凌燕、張璇
浙江全力打造“云上浙江”“數據強省”,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經濟列為浙江未來發展的萬億級產業之首,利用云端優勢,浙江正在打造一個世界級的科創高地,下一個經濟發展的高地。
正在顛覆各個行業的“云”
“云經濟之父”喬·韋曼提出“Cloud economics”一詞時,多數人還不了解云經濟意味著什么。短短數年,各行各業的云應用蓬勃而生,這朵“云”已經深入生產領域,融入百姓生活。
在不久前召開的云棲大會上,一款名為阿里云ET,具有深度交互和認知能力的機器人吸引了大量參觀者。它不僅可以讀懂人類語言、辨識表情,還能通過超級計算能力預測你下一步的意圖。“交互和認知能力背后是大量技術和計算支撐,大數據技術讓人工智能迎來了新的春天。”阿里云副總裁、首席科學家周靖人說。
用信息技術來優化物理過程,甚至顛覆傳統的制造過程,傳統領域創造出了更大價值。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卻通過對不同產地的大米以及不同發酵菌種的分析實踐,建立了自己的“黃酒大數據”,形成了智能制造。公司總經理傅祖康介紹,現在通過中央控制室就可以精確設定各種釀造參數,不僅使一線勞動力減少三分之二,再也不怕傳統技藝無人繼承了。
剛剛把總部遷至杭州的云徙科技與老牌鋼琴制造企業珠江琴行聯手開發了一個新平臺。“現在我們在鋼琴上加了一個小盒子,可以收集學琴數據,通過計算就能知道,孩子們在哪些地方更容易出錯。拿著結果就可以指導孩子更有效率地學琴,企業做到了普通鋼琴老師做不到的事情。”CEO包志剛測算,國內的鋼琴制造業市場規模一年約70億元,且已飽和。“鋼琴后續服務市場規模1年有2000億元,傳統制琴企業如同進入了一個新藍海,這就是‘云計算’與‘大數據’的魅力。”
近年來,浙江把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經濟列為七大支撐浙江未來發展的萬億級產業之首,加快推進全國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中心建設,全力打造“云上浙江”“數據強省”,在經濟發展中越來越發揮出引擎作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8月,浙江省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代表的信息經濟營業收入和利潤分別增長35.5%和39%。
踏云而來的智慧城市
杭州市政府和阿里云、富士康日前共同發布了“杭州城市數據大腦”項目,將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解決城市治理中的棘手問題。
城市大腦迎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交通擁堵。如何把監控攝像里的海量信息,通過算法進行充分利用,以改善交通狀況?據了解,城市大腦的交通模塊包括互聯網+信號燈、交通流量分析、路橋規劃、特種車輛監控、智能停車、智能物流配送等內容。通過在杭州蕭山使用初步試驗數據顯示,通過智能調節紅綠燈,道路車輛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3%至5%,在部分路段有11%的提升。
“解決交通擁堵,僅僅是個開始。”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說,比如,富士康的大數據團隊正在研究杭州公共自行車的智能調度算法,不久將輸入到城市大腦中。
與杭州相隔150公里的寧波同樣是一座建在網上的城市。超過4000個“iNingbo”免費無線熱點遍布城鄉,打開手機就能高速上網;1小時免費換乘公交、實時預報、停車預訂、公共自行車免費租賃等綠色智能交通全面鋪開;全國首推“云醫院”,網上預約、網上診療、快遞送藥走進尋常百姓家;教育“網上超市”云端開啟,優質教育資源全民共享變成現實……近年來,寧波著力加快智慧民生應用體系建設,在智慧醫療、智慧公交等領域取得了長足進展。
云端優勢集聚資源發揮乘數效應
抓住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機遇,浙江在加快實現經濟動能的新舊轉換,在新一輪競爭中繼續引領發展潮流。隨之而來資本和人才的集聚產生了乘數效應。
在離杭州中心城區十幾公里獅子山腳下的云棲小鎮,依托浙江省首個云計算產業園——杭州云計算產業園和阿里云創業創新基地,不僅僅是浙江新長出的一個眾創空間和特色小鎮,而且已經形成了一個大數據云計算產業的良好生態圈。今年阿里巴巴集團和上汽集團在云棲小鎮聯合發布互聯網汽車項目,隨后,英特爾、富士康等知名IT企業看中了云棲小鎮,選擇了做鎮上的“居民”。未來5年,云棲小鎮計劃引進1000家以上涉云企業,實現涉云產值達到200億元,力爭稅收上10億元。
杭州正在成為我國科技自主研發和科技創新的標桿,也產生了全球高端人才“回流潮”。杭州市統計局和人才辦的數據顯示,2014年至今,杭州累計引進海外人才共2萬余人,其中包括大數據專家涂子沛、云計算專家王堅、人工智能專家漆遠、機器人專家李正剛等領軍人才。落戶杭州的海外精英9成以上集中于信息軟件、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金融服務等高端技術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