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琳 蘭鋒/文 本報記者 張永定 攝
6日,眾多境內外媒體記者參加福建代表團媒體開放日活動。
本報記者 張永定 攝
6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全團審議向境內外媒體開放。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再次敞開大門,迎來了參加大會的家鄉代表,迎來了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新社、香港《文匯報》、香港《大公報》、臺灣《中國時報》、臺灣《旺報》等85家媒體的116名記者。
福建廳墻上的巨幅漆畫《武夷之春》與入門屏壁上描繪的廈門鼓浪嶼風光相得益彰,一“山”一“海”,展現著“清新福建”的優越生態環境、“開放福建”的改革新氣象。“我連續幾年參加福建團的媒體開放日,每年福建的代表都能給我們帶來新亮點。”記者小胡一邊忙著占機位一邊說。
下午3點,會議準時開始。從探索金融改革到傳統產業創新升級,從深化林權改革到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從建設生態文明到加強閩臺交流合作,有改革創新的思考舉措,也有愛拼敢贏的先行實踐,“全面深化改革”成為代表們發言的重點。現場記者低頭忙碌速記、頻頻舉起相機,唯恐錯過精彩觀點和瞬間。
“今年兩會上,改革是個熱點。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前首先從廣東、福建開始。請問尤書記,在新一輪改革中,福建如何繼續保持先行先試?”進入媒體提問環節,中央電視臺記者首先發問。“35年來,福建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靠的是改革開放;今后實現更好更快發展,依然要靠改革開放。”福建省委書記、福建代表團團長尤權說,無論是釋放改革紅利,激發發展動力,還是轉化優勢、挖掘潛力、拓展空間,把手中的“好牌”打成“好局”,深化改革都是最好的選擇。
尤權指出,推進福建下一步改革,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在保持全國改革共性的基礎上,努力體現福建特色,重點把握好“三個必須”:必須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帶動其他領域改革;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揚長避短、取長補短,把福建的潛力和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必須堅持先行先試、大膽創新,發揮福建人愛拼會贏、敢為人先的勇氣和擔當。他強調,福建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打造公平高效、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打造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打造互利共贏、和平發展的開放環境;打造風清氣正、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建設富于創造、充滿活力的省份。
人民日報記者緊接著向福建省省長蘇樹林代表提問:“我們注意到,去年福建發展保持了良好的態勢。請您具體介紹一下福建發展情況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過去一年,福建的發展成效可以用五個‘新提升’來概括:經濟實力新提升、質量效益新提升、基礎設施新提升、民生事業新提升、生態建設新提升。”蘇樹林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就是要抓住產業發展和人居環境改善這兩個重點,抓好產業規劃布局、壯大龍頭企業、強化服務保障,實施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要扭住全面深化改革這個關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擴大就業、增加收入,提高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福建在打造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方面進展如何,下一步有何舉措?”
“福建這幾年新增財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請問省會福州市在這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福建如何通過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開發,在發展兩岸關系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
記者們直奔主題,張志南、楊益民、周聯清等代表坦誠暢談,一來一往間會場熱度不斷提升,不斷有媒體記者加入進來,爭先恐后要求提問。
活力福建魅力無限。全面深化改革、著力先行先試的福建,充滿廣闊發展空間,必將吸引更多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