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查看視頻
習近平:要完善科技獎勵制度,讓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得到合理回報,釋放各類人才創新活力。要通過改革,改變片面將論文、專利、資金數量作為人才評價標準的做法,不能讓繁文縟節把科學家的手腳捆死了,不能讓無窮的報表和審批把科學家的精力耽誤了。
這段話出自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求我們著力打造一支勝任科技強國新使命的創新人才隊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出戰略謀劃和系統部署,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完善科學化、制度化的用人機制。經費方面,2022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突破3萬億元,基礎研究經費總量首超2000億元,規模居世界第二;政策方面,科技部等五部門聚焦青年科研人員的創新發展,在去年啟動實施“減負行動3.0”,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挑大梁、增機會、減考核、保時間、強身心五項行動,起到了先行先試的探索作用。今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要減輕青年科技人才非科研負擔,保障他們將主要時間和精力用于科技工作。
如今,我們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正在建立,以“破四唯”和“立新標”為突破口的制度性、基礎性框架更加完善。廣大科技工作者立足崗位、創新爭先,從自主研發的大量先進技術裝備和系統進入實用,到以種業創新驅動農業發展,一系列基礎性、原創性、關鍵性的技術突破,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引擎。同時,越來越多具有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的青年人才在科技創新的第一線“冒尖”,譬如,在中國高鐵、中國大壩、中國橋梁、中國航天等“中國名片”的背后,是眾多青年科技人才在建設過程中“挑大梁”“當主角”。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不斷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激勵和流動體制機制,確保人才評價科學、客觀、專業,進一步為科研創造“松綁”,讓更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脫穎而出。


一所鄉村學校的“回歸”實踐
這個地方,“吞”垃圾,“吐”電能……
今晚調油價!
聽福鼎講“海的故事”
向不文明行為說“不”(31)
桐山:小路社區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寧德各縣市教師齊聚茂華共教研
新閩菜(寧德站)創新技能競賽在福鼎舉行
柏洋村創“三盞白茶”平事法 讓矛盾愁
十四屆市政協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召開
《福鼎白茶說》——白茶“走出去”
福鼎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高清)頻道正式開
《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督導工作方案》
取保期間再酒駕!福鼎法院審結一起危險駕
督促“依法帶娃”!福鼎法院發出一份家庭
做新時代文明少年
【網絡中國節?中秋】餅花的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