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梅州雁洋鎮南福金柚種植基地,察看柚子及其加工產品、文創產品。 恰是收獲時節。漫山遍野的果樹,金黃飽滿的柚子墜低枝頭,散發出清甜的香味。入柚林、聊收成、話前景……習近平總書記得知金柚豐收、銷路暢通后,十分高興,祝愿“鄉親們的日子過得像金柚一樣又甜又美”。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后首次地方考察,習近平總書記為何關切鄉村特色產業?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農業農村現代化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全局和成色”“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秋實滿倉。沉甸甸的柚子,折射出鄉村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亦照見習近平總書記樸素深厚的“三農”情懷。 “柚子的品種是從哪里來的?”“這個品種有什么特性?”“是感溫還是感光的?”……那是1996年的秋,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漳州市平和縣果樹良種場。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而平和縣山巒重疊、田少地瘦。傳統農業如何打破發展瓶頸?習近平同志高瞻遠矚:走特色現代農業之路。 何為特色?“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打造為廣大消費者所認可、能形成競爭優勢的特色”。 彼時,平和縣的農業還是以種植傳統作物為主。當地人算了一本“產業賬”:種蜜柚的效益是甘蔗的4倍,水稻的5倍,“這么好的品種,產品有市場,就應該放手大干”。 何為現代?“加強科技應用,推動農文旅融合,不斷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看一域。布局規模種植、線上拓寬渠道、延展加工產業鏈、開展農文旅活動……從1996年全縣13萬畝種植面積,到如今超65萬畝種植規模、超100億元延伸產業產值,小小的琯溪蜜柚,撬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成為享譽全國的“金名片”。 觀全局。“十四五”時期,支持各地建設21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5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1098個農業產業強鎮項目,農村電商、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聚焦鄉村特色產業,習近平總書記指明發展路徑:“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 平實的話語,道出了深刻的道理:發揮“土”的優勢,做大“特”的品牌,拉長“產”的鏈條,讓更多特色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優勢,形成鄉村全面振興的勝勢。 一顆柚子,更映照出闊步農業強國路上,“發展為了誰”的深層價值取向。 2013年11月3日,湖南湘西州菖蒲塘村,柚子樹蔚然成林。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了解村里圍繞扶貧開發發展特色產業的情況。總書記親手幫村民摘下兩個柚子,叮囑鄉親們“做大做優水果產業,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一顆柚子,跨越近30年,深沉的人民情懷始終如一:“我們黨成立以后就一直把依靠農民、為億萬農民謀幸福作為重要使命”。 遠不止柚子。一筐筐、一擔擔特產,凝結著黨心與民心。從山東的石榴園,到廣西的甘蔗林,再到云南的花卉園……赴各地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總會為特色產業謀新路、為農民致富找門路,“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 據統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以來,832個脫貧縣均培育形成2至3個特色主導產業,總產值超過1.7萬億元。 云南咖啡、延安蘋果、大同黃花、柞水木耳……放眼神州大地,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的特色鄉土產業,創造出更多造福群眾的“幸福產業”。 時光的長河,奔涌向前。當年習近平同志在平和縣親手種下的蜜柚樹,已亭亭如蓋,見證了豐收與希望。一顆柚子的清甜,串聯起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的發展足跡;一片土地的蝶變,輝映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時代履痕。

市政府第二十次常務會議召開
全球首張白茶類世界級“金名片”!福鼎白
陽性率上升!除了流感,這種病毒也開始高發
福鼎白茶原創歌曲《福鼎白茶中國甜》搶
自豪!福建艦入列!中國人的航母夢,始于福州
太精彩了!這里的孩子才藝滿滿
違規加裝車篷,罰款200元!全市嚴查→
這個周末去哪逛?福鼎周末“共富集市”開
這些電動車,禁售!
你繳納城鄉居民醫保了嗎?這個標準有變化
福鼎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高清)頻道正式開
《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督導工作方案》
兩男子深夜撬鎖,盜走1458個硬幣……
遇友吵架,男子“義氣助陣”,反“自投羅網
做新時代文明少年
【網絡中國節?中秋】餅花的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