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3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新世紀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這里隆重開幕。會上,中共中央、國務院全面部署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胡錦濤總書記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了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加快我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的總動員令。
中國教育發展史注定要銘記這一重要時刻。從人民的需求出發,在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教育規劃綱要的出臺開啟了中國教育的新時代。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幾大關鍵詞無不緊扣時代發展的脈搏。這份未來10年行動綱領頒布后,中國教育為之一振,全國2.6億名學生、1500多萬名教師為之一振。
從2008年早春到2012年初冬,從理念的形成到實踐的深入,在教育規劃綱要的引領下,我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教育改革發展之路,勇敢而堅定,科學而智慧。
規劃:凝聚眾智著眼未來
歷經近兩年、700多天時間,教育規劃綱要正式從理念走向文本,與公眾見面
2010年7月8日,教育規劃綱要正式印發。從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出發,教育規劃綱要描繪了未來10年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目標、工作方針、總體任務、改革思路逐一明晰。
此前4個月,長達2.7萬字的教育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公之于眾,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第一個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也是未來10年教育改革的路線圖。廣大人民群眾的新期盼,與中國教育的光榮和夢想一起,在教育規劃綱要的引領下,駛入中國教育發展的新紀元。
時間回溯到2008年3月。全國兩會剛剛閉幕,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便將關注的目光落到了教育改革發展藍圖的規劃制定上,并做出重要指示:要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把研究制定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作為新一屆政府必須著力做好的一件大事。
新一屆政府履新之際的戰略決策,更像是一個領導集體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其背后是一個民族深沉的人力資源強國夢。如何通過教育改革發展全面提升國民素質?如何造就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一次次追問賦予教育規劃綱要沉甸甸的使命。
2008年8月29日,國家科教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后,國務院成立了以溫家寶總理為組長、劉延東國務委員為副組長的教育規劃綱要領導小組。同時,成立了以劉延東國務委員為組長,國家科教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及相關單位等14個部門為成員的教育規劃綱要工作小組,承擔教育規劃綱要研究制定的具體工作。
奧運之年的北京,金秋時節,天高氣爽,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突然熱鬧起來。教育規劃綱要起草工作小組辦公室組織的文件組、調研組、綜合組同時進駐。
500多位專家學者直接參加、近2000人參與的11個重大戰略專題組,組成了教育規劃綱要制定的龐大隊伍。100多人的專家咨詢隊伍,大大豐富了綱要制定的視野,他們中不乏科技、經濟、管理、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知名專家學者。
從蟬鳴如潮的盛夏到落葉紛飛的金秋,從瑞雪飄飛的嚴冬到百花爭艷的陽春。起草組駐地時常燈火徹夜長明,為了討論一個問題、一段文字、一組數據,常常夜不能寐。
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成為教育規劃綱要制定的一個起點。2009年新年伊始,教育規劃綱要向全國人民征求建議意見。從2009年1月上旬到2月底,分兩個階段就一系列重大問題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來自海內外的210多萬條意見建議,14000多封信件,記錄著黨和政府廣納群言、廣集眾智的民主科學決策過程,開啟了中國教育從新起點出發的改革之路。
2010年1月,溫家寶總理召開國家科教領導小組會議,討論教育規劃綱要文本,并決定第二次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一個月后,教育規劃綱要文本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工作順利結束。工作小組辦公室共收到意見建議2.79萬條,從媒體、網絡累計收集的報道評論與意見建議約249萬條。邊制定邊調研邊向社會征求意見,這在中央文件制定史上還是第一次。
教育規劃綱要的制定,始終牽動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心。
胡錦濤總書記多次就未來10年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中需要研究解決的重大問題做出指示。
在不到一個月時間里,溫家寶總理分別主持召開了5次座談會,與來自社會各界的50多位代表座談,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建議。
劉延東國務委員先后多次主持召開教育規劃綱要工作小組全體會議,以及調研、咨詢、征求意見和文本修改會,研究調研、起草、征求意見工作。
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等14個教育規劃綱要工作小組成員單位各負其責,齊心協力,通力合作,盡其所能出人、出力、出智慧。
從2008年8月啟動到2010年7月規劃綱要正式頒布,歷經近兩年、700多天時間,這個凝聚全黨全社會智慧、體現國家意志、寄托人民希望的綱領性文件,正式從理念走向文本,與公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