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確定425項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從國家、地方和學校三個層面系統推進
教育規劃綱要出臺后,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中央各部門高度重視,掀起了全國范圍內學習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的熱潮。2010年10月,35位省部級領導干部走進國家行政學院參加“教育改革與發展”專題研討班。此后3個月,教育部宣講組走遍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宣講活動掀起了關注教育改革發展的熱潮,也為基層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聽了報告,基層的干部職工對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對我們把發展教育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非常有幫助。”新疆輪臺縣發改委主任唐平說。
統一了認識,堅定了信念。教育規劃綱要出臺后,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從文本扎實地走向行動。從庚寅之夏開始的這場教育改革發展的世紀工程,以前所未有的熱度激蕩著神州大地。
教育規劃綱要頒布不到3個月,國務院便將綱要確定的任務分解為190個重點項目,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科技部等11個部門牽頭,49個部門參與,逐項予以落實。
為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10項改革試點,經過系統設計、統籌規劃,在全國范圍內確定了425項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從國家、地方和學校三個層面系統推進教育體制改革。
為確保教育改革科學推進,國務院首次成立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對應教育規劃綱要中確定的十大改革任務,分10個組開展工作。作為我國教育領域最高水平的咨詢機構,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指導和推動教育改革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取得突破。僅在2011年,10個工作組就分赴全國26個省、區、市,開展了55次調研。
沒有哪一個綱要像新世紀的教育規劃綱要一樣,集中了整個民族的思想和智慧;也沒有哪一個綱要像新世紀的教育規劃綱要一樣,贏得了從上到下如此多的關注與支持。
教育規劃綱要出臺僅大半年時間里,各省份黨政“一把手”親自出席當地教育工作會議,“一把手”親自關心教育、親自抓教育規劃綱要的落實,核心關鍵詞只有一個:優先發展教育。
“教育是基礎,教育是支撐,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后勁,教育是形象,教育是未來”,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在河南省教育工作會議上連用6個“是”強調發展教育“尤為重要、十分緊迫”。
“山西要轉型,教育首先要轉型;山西要跨越,教育首先要跨越。”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在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要著眼轉型跨越發展大局,從戰略高度謀劃和推進教育改革發展。
優先發展不僅是各級黨政領導的共識,更是以加大教育投入為標志的切實行動——
廣東在2011年逾8000億元的全省財政預算中,將1072億元的第一大項支出用于教育,并提出力爭到2020年各級財政教育撥款占財政總支出比例達到25%以上。
湖南將市州、縣市區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同口徑提高1至2個百分點,省本級預算內教育經費每年年初預算比上年遞增20%。
“到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這是國家對地方加大投入、優先發展教育最積極的回應和最有力的保障。溫家寶總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央財政已按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編制預算,地方財政要相應安排,確保實現這一目標。
兩年多來,擺脫了觀念束縛的各級政府,紛紛以攻堅克難的精神,從最棘手、最熱點的問題入手推動改革。
浙江省成立了以省長為組長的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普通高中課程改革、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制度改革、民辦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江蘇省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制定了以縣為單位的“學前教育五年行動計劃”。
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然吹響,在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招生制度改革、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學校制度、辦學體制改革方面,行動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