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熱門人物和他們的教育觀====
莫言直言,在他的創作過程中,兩位大師給了他重要啟發,但他最終發現風格不符還是選擇了“逃離”。“我必須承認,在創建我的文學領地“高密東北鄉”的過程中,美國的威廉·福克納和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給了我重要啟發。我對他們的閱讀并不認真,但他們開天辟地的豪邁精神激勵了我,使我明白了一個作家必需要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地方。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謙卑退讓,但在文學創作中,必須頤指氣使,獨斷專行。我追隨在這兩位大師身后兩年,即意識到,必須盡快地逃離他們。我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他們是兩座灼熱的火爐,而我是冰塊,如果離他們太近,會被他們蒸發掉。根據我的體會,一個作家之所以會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響,其根本是因為影響者和被影響者靈魂深處的相似之處。正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所以,盡管我沒有很好地去讀他們的書,只讀過幾頁,我就明白了他們干了什么,也明白了他們是怎么樣干的,隨即我也明白了我該干什么和我該怎樣干。”>>>詳
李嘉誠說,“人最大的悲哀是無聊,患上漠不關心的冷淡癥,套上自命不凡的枷鎖,在專業、行業和權力的高崗上,掌控龐大社會資源和機會,卻失去自重心,那些沉醉在過往,滯留在今日,那些對社會問題視而不見、無動于衷的借口大王,一定被社會唾棄和淘汰。”
他認為,有能力的人,要為人類謀幸福,這是任務。歷史中有很多具有創意、有抱負的人和群體,同心合力,在追求無我中,推動社會改革進步。天地之間有一不可衡量、永恒價值的元素,只有具使命感的人才能享有。>>>詳

此前幾天,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松在北京十一學校舉行的新學校論壇上,與俞敏洪一樣看到了來自基層的力量,他面對1500多名中小學校長,鼓勵他們:歸根到底,未來的中國在各位、未來的中國在教育、未來的中國就在于由舊學校變成新學校,由新學校變成我們最喜歡的心靈塑造的學校。
2007年1月6日,在北京師范大學蘭蕙公寓一間小會議室里,李希貴與30多位校長啟動了新學校行動研究,“把你的行動拿出來研究,把研究的成果轉化成我們的行動”。它確定“從學校的問題出發”,探尋師生抱怨背后的原因,圍繞校長、教師、課程、文化、管理等領域,尋求建設理想學校之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