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再過幾天,猴年春節就要來臨了。對于逝去的2015年,平民百姓都有哪些酸甜苦辣的故事呢?本報記者深入基層傾聽他們的故事,結版成文推出“平民百姓的2015年”專版,敬請垂注!
平淡中的煩惱
小年夜(農歷臘月廿三)這天,今年已經70多歲的董史綱在位于城西小學的住所里,一邊抽著水煙,一邊語氣沉緩地向記者講述了他對即將過去的羊年的印象。
老人說:“去年學校重新進行改建,連同門衛室也重新裝修了一番,我等于就有了一室一廳一衛的居所,多好!”言語中透露出老人對生活的企盼。記者到訪時,他還未搬離暫時居住的大教室,生活雜物全都堆放在教室里,洗衣、煮飯、休息都十分不方便。但是他還是很開心,他告訴記者,這兩天他會將大件兒的家具先搬過去(其實只有一臺老舊的冰箱),年前再徹底搬家。
董史綱在城西小學干門衛多年,一般沒什么事情,他很少離開學校,但他從中找樂趣。在學校偏僻角落開墾出幾塊地種點東西:大顆的花菜,沉甸甸的檳榔芋,香甜的地瓜……后來學校推翻了舊樓重蓋、拆掉了乒乓桌擴大校園面積、把操場的泥土地灌上了水泥,一系列工程下來,整所學校大變了樣。再也沒有菜地讓這個當了幾十年的老菜農種植了,說不失落是假的。
過去的一年里,真正讓他苦惱的是家中不聽話的孩子。這位姑娘今年不過16歲,初中剛畢業的時候就選擇外出打工。2015年初回來后,就再也沒出去過,也不曾重新找工作。她在家中基本上無所事事,還經常不著家。一缺錢了就開口要。老人家罵也罵過,吵也吵過,終究是拿她沒辦法。
談到對2016年的展望,董史綱對自己的生活倒是沒有多少要求,只希望孩子能夠懂事些,多出去走走、找份工作,甚至談一場戀愛。 ( 記者 □ 吳菲)
終于可以掙錢了
“拿到第一個月工資以后,我就給父母親買了衣服。”剛參加工作的小王以此來回報對父母的愛。孩子的舉動,小王的父母親感到由衷的高興。事實上,在父母的眼里,買不買衣服都沒有關系,只要孩子健康成長并且有一份工作也就足夠了。剛剛過去的一年,小王做到了。
2015年對于小王來說,是個不平常的年份。這一年,他從福建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專業畢業,遂后參加了實業單位招考,過五關斬六將,終于成為市疾控中心的一員。“雖然工資不高,但足夠養活自己,而且我開始掙錢了,對家里減輕了不少負擔。”小王說。小王的老家在沙埕,父親是漁民,母親是家庭主婦,經濟條件并不寬松,但為了孩子讀書,其父母絕不含糊。因此,十多年來在求學的道路上,小王的父母沒少花錢。如今參加工作了,小王決定要撐起家庭,好好回報父母。
事實上,大學畢業后,小王完全有機會留在省城或是寧德工作,但為了能夠方便照顧父母親,最終他選擇回福鼎。一次是在寧德實習期間,實習單位的領導看中了小王理論扎實、勤學肯干,建議他留在寧德工作;另一次是參加“省特警”的公務員招錄考試,他以優異成績入圍面試,最終,他經過思慮再三,全部都放棄了。當記者問及放棄在外面發展的良好機會,有沒有后悔過?小王表示,一點都不后悔。他說,只要努力,在福鼎也能干出有意義的事情。
如今,小王的父母進城務工,開了一家便利店,并為其在城里買了一套房子,一家子住在一起,其樂融融。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小王深知這個道理,沒有上班的時候,他盡量在店里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小王的父母也對兒子的表現感到十分滿意,逢人便夸兒子的好,但小王至今還未找女朋友,讓其父母很是著急,這不,過年馬上就要到了,于是,王媽又嘮叨了起來。“我也想找一個結束這種單身的生活,可是緣份這東西可遇不可求呀。”小王說。(記者 □ 凌霄)
2015,有歡喜也有憂愁
張靜,一個80后姑娘。18歲就出來打拼,經營著一家美容工作室。約她聊“她眼中的2015年”的時候,她正忙著給顧客做美容。
“去年有讓人歡喜的喜事,也有讓人發愁的煩心事。但人生不就是這樣嗎,歡喜憂愁參半!”對于2015年,張靜一句話作了總結。
去年,她的美容工作室,又換地方了。換了地理位置,變了房間大小,事業越來越有模有樣。當初只能租住在偏僻的街角,經過幾年的經營,去年搬到了相對市中心的位置。租用的工作室,也從10平米左右擴大到50多平米。
“雖說去年工作室搬家了,很欣喜,但是我也很愁啊。現在實體經營的生意難做,電商微商成了‘香饃饃’。”張靜說,顧客大多會在她這美容,但是購買產品的,相對以前少了很多。“我有個熟客,原本都是從我這購買護膚產品的,這不代購火了,她的所有護膚品就通過代購的渠道購買了。”說起電商微商的沖擊,張靜滿臉憂愁。
“幸好現在的女人都愛美,我這靠雙手的買賣沒受影響。”一轉念,張靜又樂呵呵的笑了,邊笑邊繼續給顧客按摩臉部。
張靜還說,她的2015年還有件大喜事,就是奔著年底買了一套房。也正是逛房產的過程中,她發現居住的這個小城又有了變化。
“對于我這種不怎么愛出門的宅女來說,福鼎的變化有點‘一出門一個樣’的錯覺。”前些日子,張靜帶著孩子去普后大橋附近轉了轉。一年以前,金灘一號還是個徹頭徹尾的大工地,它身側的桐山溪岸邊還是亂糟糟的草叢,顯得很荒涼;電動車行駛在岸上的小路,感受到的是顛簸。沒想到經過一年多時間,這里就修建起了這么多漂亮的建筑,那條小路也被寬闊的大道所替代。“完全變了一個樣。”張靜感嘆道。(記者 □ 汪晶晶)
這一年,文明交通
正在深入人心……
2015年已經漸行漸遠,2016年的腳步也走過了30多天,即將來臨的春節更是把這座城市襯托的紅紅火火。來自安徽銅陵的施文平,今年也打算在自己女朋友家里,過一個“在外地”的春節。
施文平來到寧德核電上班已經4個年頭,在培訓部擔任技能教員的他,談起對福鼎的第一印象,“堵,太堵了,每天上、下班開車都很郁悶!”施文平說,而時至年尾,“堵”的印象,正在被慢慢改善。“現在好多了,每天都有交警在街上指揮,交通情況正在改善,很不錯!”
十字路口紅綠燈前,很多車輛、行人自覺按照提示通行;泊車位上,大多數機動車按序停放……如今,行走在福鼎街頭,越來越多的市民在出行中謙讓有禮、遵規守序,文明出行逐漸成為市民的良好習慣。
“每天上、下班的來回,看著逐漸變寬的馬路,越來越多的交警在街上,努力地梳理交通擁堵,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城市在進步的象征,也是為老百姓辦實事的最好證明!”施文平說。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和諧暢通的交通環境,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更是人們安居樂業的保證和期盼。我希望福鼎的未來一切順暢,我也會在平時出行時,貢獻自己一分微小的力量,多添一絲通暢。”施文平對記者說道。(記者 □ 郭聰)
一切從零開始
“對我來說,2015年一切都是從零開始。”陳丕陽說。陳丕陽是嘜叮農貿商行的經營戶,也是2015年一大批大學畢業生在福鼎涉足電子商務的創業者之一。和許多創業者一樣,2015年對于他來說,一切都在嘗試摸索著前進。
原本是學電子專業的陳丕陽卻在一畢業后就選擇了市場營銷領域,分別在上海、福州、廈門等地從事了3年的營銷工作,積累了些經驗后,他便于去年決定返鄉創業。他說,營銷最能體現通過自己的實力贏得收入,特別是在人際交往的鍛煉上,也是給人很大的助益,這種能力只有不斷實踐才有可能獲得的。
“2015年回福鼎,就是想創業,為自己做事。”陳丕陽說,剛開始他也是邊工作邊找項目。幸運地是,他正好遇上了政府創辦創業創新中心,為創業者帶來各種優惠政策,身邊的一些朋友也先后在電子商務領域展開手腳。于是,他也選擇了門檻低、投資小的淘寶店經營項目打開創業之門。經過將近1年的努力,雖然并沒有為他賺到很多錢,但他代理的產品已在淘寶、微信零售,阿里巴巴批發等電子商務平臺鋪開了外銷市場,同時在當地與10多家實體店展開了合作經營的局面,形成了一定的市場基礎。今年,他計劃在一定市場基礎上,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產品項目。“因為產品質量是營銷的關鍵,必須要有自己把關才放心。”陳丕陽說。
盡管曾經有點銷售經營,但對于陳丕陽來說,從事創業、涉及電商,這一切都是他所陌生的,都得一點一滴的學習掌握,包括進貨渠道、產品質量、網店裝修,如何與廠家合作、如何打開自己的品牌、如何把握資金的流動等等都得自己親身面對。“回想起來,一路過來都是挺難的,加上總體經濟不景氣,能撐住也確實不容易。”陳丕陽感概道。
一切從零開始。好在這一切并沒有讓他退縮,2016年還是充滿希望。他說,福鼎電商剛剛起步,福鼎本地許多產品通過電子商務進行外銷的空間還是很大。他希望,今后福鼎有關電商領域的專業人才多一些,電商領域的創業者加強合作,更加團結一些,大家在創業路上將更有信心。(記者 □ 廖詩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