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閣
街頭小戲表演
2月20日晚7點,月色下的沙埕集鎮街上,兩旁高高掛起的紅燈籠,在燈光的掩映下,顯得特別喜慶。
海風拂過,街頭上早已人頭攢動,敲鑼打鼓、樂聲四起。街上擠滿了來圍觀的群眾,他們有的拿著相機、舉著手機拍下一幅幅滿意的照片;有的肩扛著孩子,手抓著氣球,滿臉喜氣洋洋。
“好!”不時間從人群里冒出一陣煙火,傳來一陣暢快的喝彩聲。空中飛舞的線獅將沙埕鬧元宵的活動拉開了序幕。旱船、臺閣、小品、舞蹈、民樂合奏……一個個由當地群眾自編自演的,精彩熱鬧的節目陸續在人流中流轉……
精彩紛呈 萬人空巷
《今日福鼎》APP直播
各媒體現場采訪
“來了!來了!鐵枝出來了!”只聽見人群中一陣騷動,當晚的“重頭戲”鐵枝正式閃亮出場!三臺高達三層樓高的鐵枝安在車輪上,在群眾的推動下,被人群簇擁著緩緩前行,鐵枝不時旋轉著面向不同方向的群眾,迎來陣陣歡呼。
“聽說沙埕這邊有民俗活動,我和幾個朋友就從福鼎來這邊看看。真是精彩,果然不虛此行!”市民丁先生一邊拿著手機記錄,一邊說。不少市民都是和丁先生一樣,特地從周邊鄉鎮過來觀看表演。據初步統計,當晚便迎來浙江蒼南、平陽以及福鼎周邊縣市上萬群眾前來觀賞,街上人群近乎“水泄不通”。
沙埕鐵枝鬧元宵是歷時數百年的民間傳統活動,活動從大年十三開始,連續舉辦三天。第一天當晚的三臺鐵枝有呈現福鼎通商貿易歷史的“絲路良港”、有祈求福鼎繁榮昌盛的“太姥祈福”、有展示神話人物風采的“蟠桃會”。鐵枝上的小演員畫著精美的妝容,穿著精致的服飾,扮演著各種各樣的人物,精妙絕倫,贏得群眾一片喝彩。
“上面小孩子的都是假的吧?”“那么高怎么會站得住?”“如果是真的,站那么久早就哭鬧起來了。”……人群里不時有不明就里的群眾發出各種各樣的疑問。“當然是真的小孩了。”“就是真的才叫絕。”“很多小孩都搶著要表演呢!”當身邊的群眾傳來這樣的回答時,總會迎來一陣噓噓聲。
沙埕鐵枝俗稱“杠”“閣”,始于清乾隆年間,是沙埕元宵民俗活動必不可少的傳統項目,2008年列入國家非物資文化遺產項目。鐵枝幾本為多層,高七至八米,層與層之間稱為“過枝”,一臺鐵枝能夠站上13至15人。今年的沙埕元宵活動每天都會展示三臺內容主題不一樣的鐵枝表演。
值得一提的是,《太姥祈福》《絲路兩港》《絲路花雨》等主題的鐵枝,有的展現福鼎獨特的太姥山地方文化;有的展現沙埕作為海上絲路的起點之一的通商景象;有的展現敦煌絲綢之路的異域風情,主題切合時代主流,立意高遠,內容相比往年以傳統的神話、年俗外,更加豐富多變。
獨門技藝 令人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