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緊緊圍繞趕超跨越發展的目標要求,積極應對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眾志成城、迎難而上,搶抓機遇、開拓進取,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3億元(預計數,下同),比上年增長13.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5億元,增長49.8%;財政總收入19.3億元,增長26.1%,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13.68億元,增長32.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600元,分別增長13.8%和17.3%。再次榮獲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市)稱號。
堅持攻堅克難、持續發展,綜合實力全面提升
發展步伐持續加快。農業經濟穩步增長。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9.03億元,增長5.2%。完成糧播面積25.9萬畝,總產8.6萬噸,茶、芋、柚、菇、黃梔子、水產等特色農產品喜獲豐收。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全市65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完成產值69.5億元,增長28.7%。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370家,注冊資金達14.2億元。榮獲 “全國重點產茶縣”和“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稱號。成功舉(承)辦第八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第二屆中國鱸魚文化節和第四屆福鼎檳榔芋芋王賽。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完成工業總產值500億元,增長37.4%,實現工業增加值108億元,增長19.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5.0%。園區建設步伐加快,完成閩浙邊貿工業園區總體規劃和產業規劃編制, “一園十區”基礎設施完成投資6.2億元,新增園區面積4000多畝。第三產業日趨活躍。全市共接待游客279.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3.2億元,分別增長19.2%和22.2%。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23億元,增長15.4%。全市年末存貸款余額為128.6億元和265.4億元,分別增長7.9%和20.2%,名列寧德市前茅。
發展質量持續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13.3 ∶55.7 ∶31.0調整為12.1 ∶58.3 ∶29.6。科技創新步伐加快,全市現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省級創新型企業 3家,擁有專利授權量95件;申石藍公司“壇紫菜新品種選育、推廣及深加工技術”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大吉刀剪、華益機車兩家企業被評為省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品牌創建卓有成效,新增“福鼎檳榔芋”和“品品香”兩件中國馳名商標,全市共擁有中國馳名商標4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7件、省著名商標34件、省名牌產品24個。“福鼎白茶”連續三年列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經濟效益繼續提升,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提高11個百分點。外貿出口總額1.95億美元,增長16.1%;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400萬美元,增長13.3倍。
發展后勁持續增強。302個“五大戰役”項目完成投資173.5億元,占年度計劃157.1%,投資總量和建設進度均列寧德市前茅。先后組團參加第十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第十六屆廈門“9·8”投洽會等7場大型招商活動,對接“三維”項目33個,投資總額達386.5億元。引進閩浙東海福港小城鎮、龍江生態城、田園牛莊、中凱文化城等一批投資規模大、社會效益好的重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