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名稱:福鼎黃梔子
所屬行業:藥材、干果、新鮮果蔬
注冊人:福鼎市福鼎黃梔子協會
注冊號:12038424
注冊時間:2012年12月
商標釋義:“福鼎黃梔子”地理證明商標由福鼎黃梔子的花朵與果實為原型、與福鼎黃梔子的漢語拼音創意組成,寓意為黃梔子原產地為福建省福鼎市。
梔子村的致富經
8月,正是黃梔子果實成熟的季節。14日上午,福鼎市貫嶺鎮分關村幾個山頭的梔子林連成黃燦燦的一片,空氣中彌漫著沁人的芬芳。
當地農民張清泉帶著筆者參觀他的黃梔子地。看著滿山的梔子果,他一臉喜悅:“看這長勢,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分關村位于閩浙交界處,當地海拔300多米加上溫潤的亞熱帶氣候,十分適合黃梔子生長。分關村村民過去以種植水稻、芋頭為主,戶均年收入不到3萬元。其實,二三十年前,就有少數村民種上了黃梔子,由于沒有發掘其價值,村民們不識“搖錢樹”,難覓致富路。
今年是老張大面積種植黃梔子的第5個年頭。“我是村里種黃梔子較早的。以往,我們農民各種各的,黃梔子果實產量不高,又沒有穩定銷路,5年前,1公斤也只能賣1元左右。這些年,在當地政府的扶持和工商部門的行政指導下,村里成立了黃梔子合作社,家家戶戶都種上了黃梔子,種植技術也已成熟。很多媒體都來報道,讓我們這里的黃梔子知名度不斷提高,‘分關1號’成了響亮的品牌。我們的收入自然也水漲船高,現在,1公斤能賣到6元以上,村民戶均年收入能有六七萬元。”
村民們的黃梔子地連片形成種植基地。記者跟著老張繼續前行,只見一些農民正忙著在地里采摘提前成熟的梔子果,一些農民在空地上鋪曬梔子果。“梔子果曬干之后,將送到合作社的加工廠進行深加工或外銷。”老張說。
距離種植基地不遠處有一排房子,那就是分關黃梔子合作社的加工廠和辦公室。合作社負責人溫登足帶著記者參觀了黃梔子產品展柜,展柜里除了加工成食品的梔子花,還有用其黃色果實制成的天然色素和香料。分關村黃梔子的種植、采摘到后期深加工,儼然已串起一條特色農業產業鏈。
“5年前,在政府指導下,村民們自發入股,組成農業生產合作社,黃梔子得到大面積推廣。福鼎市的林業部門也大力支持,技術人員下到田間地頭,教我們怎樣科學種植和管理。這些年,黃梔子市場行情一直不錯,我們就想辦法開始深加工,除了賣黃梔子,更賣它的副產品。”
“黃梔子從花到果都是寶!”面對記者的好奇,溫登足樂呵呵地介紹起來,該村開始大面積種植黃梔子,今年種植面積已達1500多畝,成為促進當地農民增收的一大特色產業。
“比如這梔子花,本身就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我們就把這些花曬干做成食品,可生吃也可炒著吃,不少超市來這訂貨。同時,我們還主動和一些藥廠聯系,直接提供梔子花給它們制藥,又拓寬了銷路。”
“近幾年,天然色素和香料一直熱銷,黃梔子的果實恰好是一種很好的天然色素。我們合作社與河南中大生物有限公司合作,共同開發黃梔子色素產品,市場行情年年看漲。”
走出合作社,筆者再次爬上山坡。只見從山谷到半山腰,都結滿了金黃色的梔子果,讓人仿佛置身在果實的海洋。筆者發現,果海中除了勞作的農民,還有10多名攝影愛好者。 中國茶鄉攝影聯盟發起人吳維泉說:“這幾年,從花開到收獲,我都會抽空和朋友們過來拍照。這成片的梔子林景色很獨特,聞一聞花香果香,煩惱都忘在腦后。”
貫嶺鎮鎮長鄭興邦告訴筆者,這些年,分關村的梔子花開時節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前來觀賞,游客們被這里的景色吸引著,也被這邊特有的畬族風情吸引著。“從2012年開始,我們都在梔子花開的季節舉辦‘梔子文化節’,并植入特色民俗文化元素,使黃梔子這一特色農業向文創產業邁進,進一步提升當地黃梔子的品牌效應。”
夕陽西下,晚霞中的金黃色梔子果輕輕搖曳,令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