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記者邵杰)美國總統奧巴馬13日宣稱,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打擊行動取得進展。美國國防部同一天宣布,打擊“伊斯蘭國”第一階段軍事行動已經結束,美國主導的聯盟軍將在下一階段致力于“瓦解”該組織。
然而,作為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美國雖然對“伊斯蘭國”占據多重優勢,卻始終難以對它打出致命重拳,使得美國打敗“伊斯蘭國”和消除恐怖主義威脅的能力受到質疑。
擺出大干架勢
美國從2014年初開始向參與對“伊斯蘭國”作戰的伊拉克和敘利亞各派武裝提供軍事援助,并在同年8、9月間先后對“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目標發動空襲。上臺之前就承諾將從伊拉克撤軍的奧巴馬,出于打擊“伊斯蘭國”需要,以派遣“軍事顧問”和“培訓人員”的名義,讓美軍“靜悄悄”重返伊拉克。據美國國防部今年2月公布的數字,目前在伊拉克有至少3870名美軍人員。此外,美國還向敘利亞派駐了約50名軍事專家和顧問,負責培訓當地武裝人員同“伊斯蘭國”作戰。美國本周還放風說將增派更多軍事人員前往敘利亞,并重新啟動訓練敘反對派武裝的計劃。
去年9月,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局勢后,美國備受刺激,加大了打擊“伊斯蘭國”力度。今年3月4日,美軍對“伊斯蘭國”所謂“戰爭部長”阿布·奧馬爾·希沙尼實施了定點清除。在3月下旬的另一次行動中,美軍又擊斃其所謂“財政部長”阿布·阿拉·阿夫里。此外,“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一些重要軍事設施和重型裝備被摧毀,很多成員被擊斃。在敘利亞政府軍從“伊斯蘭國”手中收復巴爾米拉等戰略要地之后,敘反對派武裝在美國暗中指揮下,也對“伊斯蘭國”一些據點發動攻擊。而伊拉克政府軍則在美軍空中支援下,在“伊斯蘭國”控制下的最大城市摩蘇爾外圍布下攻堅戰的陣勢。
本月初,美國多架B-52遠程戰略轟炸機進駐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參與打擊“伊斯蘭國”軍事行動。這是1991年海灣戰爭之后,美軍的B-52轟炸機首次返回中東地區。一時間,美國似乎擺出了要與“伊斯蘭國”大干一場的架勢。
占據多重優勢
不可否認,美國在打擊“伊斯蘭國”武裝方面擁有多重優勢。首先,聯合國安理會認定“伊斯蘭國”為恐怖組織,并通過了打擊“伊斯蘭國”的相關決議,因此打擊該組織有國際正當性。2014年9月,美國國務院公布打擊“伊斯蘭國”聯盟名單,包括54個國家和阿盟、歐盟、北約等地區組織。參加聯盟的一些國家,包括約旦、卡塔爾等阿拉伯國家,還派出戰機參加對伊、敘境內“伊斯蘭國”目標的空襲。
第二,美國在軍事技術上占據絕對優勢,擁有衛星、無人駕駛機和精確制導炸彈等先進裝備,以及覆蓋全球的遠程打擊能力,這些在打擊“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中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三,愿意配合美軍、打擊“伊斯蘭國”的各方地面軍事力量相當多,包括伊拉克政府軍、庫爾德人武裝和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等,都是美國可以利用的重要資源。
第四,美國領導人打擊“伊斯蘭國”的決心似乎很大,主流輿論也予以支持。奧巴馬本月5日再次強調,摧毀“伊斯蘭國”依然是美國的首要任務。
沒有全力以赴
但從實際情況看,美國在打擊“伊斯蘭國”方面顯然沒有全力以赴。
在戰略層面,美國的軍事行動僅限于空襲和向美國可以利用的當地武裝力量提供幫助。敘利亞政府作為打擊“伊斯蘭國”的重要力量,卻被美國拒之門外。庫爾德武裝是反“伊斯蘭國”的生力軍,但是美國顧忌土耳其,不愿意給予庫爾德人更多軍援。其次,美國擔心被拖進又一場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的泥潭不能自拔,一直避免投入全力打擊“伊斯蘭國”,所以拒絕大規模派遣地面部隊。第三,美國擔心自己在軍事上投入太多,可能被極端勢力所利用,進一步刺激阿拉伯世界和伊斯蘭世界的反美、仇美情緒。
在戰術層面,“伊斯蘭國”主要采取以游擊戰、心理戰、宣傳戰為主的非對稱戰術,并把隨意殘殺、綁架平民作為常用手段。據報道,“伊斯蘭國”已經在它所控制的一些城鎮挖掘了地道,并準備了自殺式襲擊者,準備決一死戰。反觀美國,不僅缺乏對付游擊戰的有效辦法,而且顯然也不愿意同一幫亡命徒正面交鋒。
另外,針對“伊斯蘭國”的反恐戰爭不同于國與國之間的常規戰爭。很多軍事專家指出,美國所擁有的各種常規裝備和現代化武器,主要是針對國與國常規戰爭而設計的,未必適用于反恐戰爭的需要。
因此,美國在打擊“伊斯蘭國”方面,雖然占據多重優勢,但在政治上顧慮重重,心態上猶豫不決,策略上乏善可陳,使得它難以對“伊斯蘭國”打出致命重拳。對于美國來說這場戰爭恐將曠日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