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中國第四支駐利比里亞維和警察防暴隊當地時間6月1日展開應急處突演練,提升防暴隊安防等級。演練圍繞營門遇襲、襲擾維和部隊及人員等內容展開,提高防暴隊靈活機動和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能力。
每年5月底,聯合國紐約總部都會在一片肅穆中迎來維和人員紀念日,向獻身維和事業的人員致敬,堅定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與夢想。
今年紀念日到來當月,就有13名馬里穩定團維和人員在襲擊中喪生,包括一名中國維和人員。“藍盔部隊”在馬里遭遇致命五月之時,聯合國的維和行動也在全球面臨嚴峻挑戰,如何繼續守護世界和平與安全考驗各國智慧和決心。
【越來越危險的維和行動】
“維和行動正變得越來越危險,武裝人員、破壞者和恐怖分子常常瞄準我們的人員,”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今年的紀念活動中說。“在一些地方,聯合國的藍色旗幟從盾牌變成了靶盤。”
自從1948年派往以色列組建第一支為數71人的維和部隊以來,聯合國“藍盔部隊”已經成長為擁有個12.4萬人員的維和之師,目前在世界各地執行16項維和任務。
隨著執行任務增多,維和人員的傷亡在上升。自從第一支維和部隊組建以來,共有3400多名維和人員在執行任務時獻出生命,其中有128人在2015年犧牲。
在不少情況下,聯合國維和部隊在局勢尚未穩定、還未實現全面停火之時就開始執行任務。所謂維和部隊遭遇襲擊的風險增大。
聯合國負責維和事務的副秘書長埃爾韋·拉德蘇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一些國家政治進程不成熟,維和任務面臨高風險,維和人員時常遭遇襲擊。
地區沖突和內戰不斷要求聯合國更多地展開維和任務,但國際社會對維和任務的投入卻遠遠不夠。聯合國維和任務壓力增大,在蘇丹、馬里和中非共和國等地執行任務時的人員配備甚至低于安理會的最低要求。
【發達國家出錢不出力】
聯合國維和部隊亟待充實軍力,但冷戰結束后,發達國家往往出錢不出力,大幅減少維和人員派出。
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維和人員中約四成官兵來自以歐洲為主的發達國家。
然而,在波黑和盧旺達執行維和任務遭遇失敗及犧牲以后,西方國家更減少直接參與維和行動。駐守戈蘭高地35年,奧地利在2013年決定撤出其派出的維和士兵。
自從1993年黑鷹直升機墜落索馬里導致18名美國士兵遇害以來,美國幾乎停止向聯合國提供維和士兵。目前僅有74名美國人參與聯合國維和事務,其中僅半數為士兵。
如今,發達國家在金錢上對維和行動有所貢獻。美國、法國、德國和英國的出資就在維和行動預算中占比超過60%。而聯合國維和人員中僅6%來自北美、歐洲、澳大利亞等地區和國家。
這些國家的軍事投入幾乎僅限于聯合國框架以外的行動,比如北約或歐盟領導下的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