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這些問題,這次改革明確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措施,包括“四個減少”——減少投資項目審批、減少生產經營活動審批事項、減少資質資格許可、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以及改革工商登記制度等舉措,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同時,改革也明確提出要彌補政府職能缺位,加強政府對市場主體和市場活動的監督管理,把加強政府規制等事后監管手段放到一個極其重要的地位來考慮。
在社會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個如何簡政放權和釋放活力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讓人民群眾依法通過社會組織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參與社會事務管理,有利于更好地發揮人民主人翁精神,推動社會和諧發展。但目前我國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不足與規范管理不夠并存。其主要原因是,成立社會組織的門檻過高,社會組織未經登記開展活動較為普遍,一些社會組織行政化傾向明顯,現行管理制度不適應社會組織規范發展需要。因此,也需要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
在廣泛收集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基礎上,這次改革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措施,包括:(一)逐步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引入競爭機制,探索一業多會,以改變行業協會商會行政化傾向,增強其自主性和活力。(二)重點培育、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成立這些社會組織,直接向民政部門依法申請登記,不再需要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成立政治法律類、宗教類等社會組織以及境外非政府組織在華代表機構,在申請登記前,仍需要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三)堅持一手抓積極引導發展、一手抓嚴格依法管理,建立健全統一登記、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分級負責、依法監管的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推動社會組織完善內部治理結構,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相信這些改革措施必將對凝聚社會各方力量,繁榮發展社會組織,推進社會管理和社會創新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他說。
亮點三
職能整合 科學配置
最大限度地整合分散在國務院不同部門的相同或相似的職責
改革開放以來,國務院歷次行政體制改革都圍繞著兩個主題展開,一是政府職能轉變,二是優化政府自身的運行與管理。薛瀾認為,這兩個主題密切相關,一方面,政府自身運行、管理的結構、機制設計不能脫離政府的職能定位來獨自推進;另一方面,政府職能的轉變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機構調整和運行方式變革來實現,“此次改革方案十分強調政府制度機制和管理方式的完善與創新,就進一步理順國務院各部門的職責關系也提出了‘三個整合’的新重點。”
首先,是要最大限度地整合分散在國務院不同部門的相同或相似的職責;其次是整合業務相同或相近的機構,如檢驗、檢測、認證等機構;第三是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門管理的資源。這些改革原則避免了“為改革而改革”的誤區,體現了從事務和資源角度,遵循行政科學規律,對機構設置邏輯更深層次的把握,既有利于解決國務院部門間職責交叉、資源分散的問題,又有利于保持國務院機構的總體相對穩定。這次把國家計生委與衛生部的職能合并成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把鐵路交通管理的職能并入交通運輸部,組建成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等,都是這些原則的體現。
在對政府職能體系進行橫向調整的同時,此次改革方案在中央與地方行政管理縱向的職權分配方面也提出了改革思路。包括下放投資審批事項、下放生產經營活動審批事項,大幅減少中央對地方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主動開展工作,能更好地發揮地方政府貼近基層的優勢,增強政府對公眾需求的回應性,另一方面,能更好地發揮地方政府就近管理的優勢,極大地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效能。同時,這一改革也將有助于解決中央和地方事權和財權不一致的現象,提高公共財政經費的使用效率。
亮點四
夯實基礎 依法行政
最根本目標是建立一個完善的現代國家運行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