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市“12345”網上輿論工作機制體系。(資料圖)
“拍磚者”變“建設者” 寧德邀請網友參加市委全會
自媒體時代,網上活躍著各種聲音,紛繁復雜,這考驗著黨和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
眾所周知,寧德是習近平總書記工作過的地方,而今天的寧德市委市政府正是傳承了習總書記“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和“四下基層”的工作作風,通過網上搭建平臺、線下開展活動的方式,使眾多網友從“拍磚者”變成“建設者”,從而積極引導網上輿論。
“80后”網友陳仙旺就是這樣的“建設者”。2013年,從浙江返鄉創業的陳仙旺曾多次在微博上參與了寧德地區的一些民生話題。此后,他注冊了微信公眾號,積極傳播家鄉的風土人情,傳播正能量。
成為大V后的陳仙旺,曾和100多名網友代表受邀參加了寧德市委全會、市委市政府工作檢查點評會、重點項目調研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寧德核電項目”、“正三輪轉型整治”等公眾關切議題的座談會、討論會、新聞發布會等活動,了解工作機制,參與決策過程,共同助力寧德發展。
寧德在踐行網上群眾路線上的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手段創新也引起了社會的更多關注。寧德市委成立由黨政領導擔任組長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市政府聯合出臺重大輿情協調處置機制,著力推動網絡輿情處置路線圖在各級各部門的貫徹落實。寧德創新機制,探索建立了“12345”網上輿論工作機制體系(一張網絡輿情處置“路線圖”,兩種輿情監測手段,三套考評激勵方法,四個輿情處理原則,五項基本工作制度),為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提供有力支撐。
寧德采用網上疏導、雙向互動、線下聯絡三種方式,先后推動設立了寧德網“政務訪談”、蕉城區“寧川講壇”、壽寧縣“民生連線”等一批常態化網絡民意征集回應平臺,受到網友歡迎,團結了像陳仙旺這樣的一大批大V和無數網友,也成為官民良好互動的一道美麗風景。
2016年,寧德市委宣傳部選送的《福建省寧德市走好網絡群眾路線》經驗被國家行政學院、人民網評為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十個“最佳案例”之一,寧德市領導還在天津接受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顧秀蓮授牌。此外,寧德市踐行網上群眾路線的經驗文章還先后在中宣部《宣傳工作》、人民日報內參、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等平臺刊發。
據統計,2016年,寧德市委主要領導批示網絡輿情報件44次,全部責成市委督查室跟蹤督辦,推動解決了一批民生問題。其中,極端低溫天氣造成東湖水域大量羅非魚死亡,導致附近惡臭難耐,群眾網上反映強烈。寧德市委宣傳部第一時間分析編報網上情況,經市委主要領導批示后,促成有關方面迅速查明死因、及時處理死魚,消除了公眾對環境的擔憂和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