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聚焦城市建設、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事業等重點領域,奮力蹚出一條“組織強、產業興、治理優、民心暖”的振興之路,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勁的“紅色動能”。 從市區出發,半小時高速車程,駛出柏洋高速口,眼前豁然開朗——道路寬闊整潔,不出3分鐘,便來到了村民雷增喜的家。此時,他正和鄰居在自家小樓里閑話家常。窗外,一幢幢小洋樓整齊排列。這幅安寧富足的景象,若倒回30年前,是雷增喜做夢都不敢想的奢望。 “以前住草棚,臺風來了,就倒塌了。我們村的老書記王周齊的工作做得很好,搬遷之后,我們有了新房子,還種了水果,去年收入20萬元,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村民雷增喜說。 雷增喜的老家田頭村,曾是柏洋村最偏遠的自然村,也是出了名的“窮窩子”。轉機出現在2000年,柏洋村啟動“造福工程”,建起現代化社區,將19個“五不通”自然村的192戶、850名村民整體搬遷安置。從“憂居”到“優居”,雷增喜一家的變遷,正是柏洋村從深度貧困村躍升為“全國小康建設明星村”的生動縮影,也成為我市30年來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注腳。 沿著水泥路前行,來到柏洋村村委會。柏洋村原黨委書記王周齊在黨員工作室里與村干部熱烈討論。墻上掛滿的獎牌,無聲訴說著這個村莊的奮斗與榮光。 30年前,柏洋村還是個“三無村”——無項目、無資金、無資源,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群眾生活困苦。1994年,王周齊返鄉后,創立農村基層黨建“五心”工作法,以“辦事有公心、工作有信心、發展有恒心、為民有愛心、團結有誠心”為準則,下定決心建強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30年來,柏洋村以“五心工作法”為指引,走出一條黨群同心、發展同行的振興之路。 “村子要發展,關鍵在黨。我們摸索出的‘五心工作法’,就像五把金鑰匙,打開了群眾心扉,也打開了發展新局。1993年7月13日,我回到柏洋村委會,那時村里負債43萬元。現在村里有8個企業,每年的工業產值18億元,解決勞動力700人-1200人,老百姓安居樂業。內有凝聚力,外有競爭力,團結一心向黨,才有今天的柏洋。”王周齊說。 30年間,柏洋村黨委始終帶領群眾立足資源稟賦,打造特色農業“一條龍”、鄉村旅游“一幅畫”、工業企業“一座園”。村財收入從負債累累到如今穩定突破千萬元,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精彩“三級跳”。據統計,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276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07元,如今的柏洋村正蹄疾步穩奮力奔跑在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上,繪就一幅黨建強、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的壯麗畫卷。 更令人振奮的是,鄉村振興的火炬正在代代相傳。年輕一代的王兆品接過了父輩的接力棒,繼續為家鄉建設揮灑汗水。 “接下來,柏洋村將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以高質量的黨建工作來引領柏洋村全面的發展,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確保鄉村振興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打造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柏洋振興圖。”柏洋村黨委書記王兆品說。 柏洋村的生動實踐,是我市全域推進黨建工作的精彩縮影。撤縣設市30年來,全市基層黨組織已達1216個,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持續擴大,組織體系進一步織密建強。全市黨員隊伍規模穩步增長,結構素質不斷優化,目前共有黨員22569名。這股從基層沃土中萌發、在實踐中淬煉的紅色力量,正如星火燎原,向福鼎發展的每一個角落延伸。

《主播說福鼎》第六十二期:南門隧道雙幅
《主播說福鼎》第六十一期:AI賦能課堂革
@福鼎人,明起封閉施工,通行線路看這里
太姥山景區兩個景點提升改造,明日起封閉
財政部辟謠
林青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
林青在市教師進修學校接待群眾來訪
全會精神落地生根 文明之筆繪就基層治
“嘭嘭鼓”唱響全會精神 理論宣傳更接
貫嶺:特色種植 為梔子產業注入新動能
解放思想大家談 | 訪福鼎市委書記林青
林青開展“四下基層”調研活動
福鼎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高清)頻道正式開
《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督導工作方案》
兩男子深夜撬鎖,盜走1458個硬幣……
遇友吵架,男子“義氣助陣”,反“自投羅網
做新時代文明少年
【網絡中國節?中秋】餅花的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