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建議不購買不食用
“去年浙江等地發生多起因食用織紋螺引起的中毒事件,衛生部有發布《關于預防織紋螺食物中毒的公告》。”市衛生監督所食品衛生監督科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市若進入赤潮多發期,也是消費者食用受污染的織紋螺發生中毒事件的高發期,建議廣大消費者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購買和食用織紋螺。
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工作人員介紹,織紋螺主要生活在淺海礁石和泥沙中,其中吸附能力較強的織紋螺,體內常會積聚赤潮海水中的有毒菌群,含有河豚毒素的河豚卵也容易被織紋螺吸附。因此,織紋螺體內常含有腹瀉類、麻痹類兩種神經性毒素,食用后易引發腹瀉等癥狀,嚴重可致人死亡。“我市會定期抽取織紋螺樣品,送往省相關檢測部門進行檢測”該名工作人員說。
市疾控中心邱叢主任醫師表示,目前我市雖未發現因食用織紋螺引起中毒的病例,但為保護消費者身體健康,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建議廣大群眾不要購買和食用,如發生口唇麻木等類似神經系統中毒癥狀的,應當立即到醫院就診。
相關鏈接
織紋螺,俗稱海絲螺、海獅螺、麥螺或白螺等,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廣東沿海。織紋螺的外形特征表現為尾部較尖,細長,長度約為1厘米左右、寬度約為0.5厘米,約指甲蓋大小。
夏秋季節是織紋螺食物中毒的高發季節,引起織紋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體內常會積聚赤潮海水中的有毒菌群以及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產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癥狀,潛伏期最短為5分鐘,最長為4個小時。對食用織紋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解毒藥物。
2012年7月,浙江等地發生多起因食用織紋螺引起的中毒事件。為保護消費者身體健康,避免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衛生部發布《關于預防織紋螺食物中毒的公告》。公告稱,任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不得采購、加工和銷售織紋螺;廣大群眾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購買和食用織紋螺。誤食織紋螺后,如發生口唇麻木等類似神經系統中毒癥狀的,應當立即到醫院就診;消費者若發現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采購、加工和銷售織紋螺的,應當及時向當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舉報。
市民若有相關疑問可撥打市衛生監督所(舉報、投訴、咨詢)電話0593-616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