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4年前的一次生態轉型,福鼎市崳山島月亮灣從人跡罕至的“垃圾”海灣,變身當前的“網紅”度假勝地。月亮灣所在的魚鳥村芒垱自然村僅有村民近百人,今年國慶期間卻接待游客近1.2萬人次,帶動當地綜合經濟收入50多萬元。
近千米長的海岸彎成一抹美麗的月牙形,月亮灣因此得名。這里青山環抱、碧濤拍岸,日落時的金色沙灘尤其令人流連忘返。但在村民楊思應展示的幾張照片上,可以看到,4年前的月亮灣堆滿了塑料、漁網、泡沫等垃圾。
“當時周邊到處是荒山野地,海浪帶來的垃圾在沙灘上堆了兩三米高。后來光清理垃圾就花了好幾個月,動用了好幾輛挖掘機,花費數十萬元。”楊思應說。
2005年,崳山島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十大最美海島之一,島上月亮灣的地理資源得天獨厚,但由于缺少開發和保護,鮮為人知。魚鳥村支書鄭守銀回憶:“當時僅島中心有一個景區,游客上午9點上島去景區看看,下午1點就返程了。”
月亮灣之變,始于村民發展理念之變。鄭守銀說,村民長期以捕魚為生,誰也沒有想過能“把生態當飯吃”,月亮灣一度被“埋”在垃圾之下。直到2014年,由于過度捕撈,漁業資源日漸枯竭,漁民們才不得不開始考慮轉型。
2014年底,芒垱村成立崳山蔓丹農業專業合作社,全村約700畝土地林地全部流轉到合作社,全體村民都成為社員。村民們集中力量發展“漁農旅”三結合的生態休閑觀光產業。
清理海漂垃圾、種植特色林木、完善基礎設施……在村民們的努力下,月亮灣漸漸露出迷人的一面。不僅美麗的海灘得以修復,而且建成了650多畝集生態種植和休閑觀光為一體的農業園。
石頭砌成的傳統漁家小屋,退役救生艇改造的特色船屋,點綴在樹林間的木屋,露營平臺上搭起的各色帳篷……月亮灣的特色住宿服務,成了游客喜歡在社交網絡上分享的內容。
“生態是最佳名片,也是我們的金山銀山。”楊思應說。據統計,2017年月亮灣共接待游客3.5萬人次,直接營收189萬元。村民通過漁家樂、漁耕體驗、特色農產品銷售等增收近130萬元,促進周邊農戶年人均增收5860元。□林超

整治“臟亂堵”:讓城市的里子“靚”起來
喜迎省運換新顏,城市面貌又添磚
沈海復線雙福高速福鼎貫嶺至柘榮段本年
走清華,進北大,福鼎白茶的“游學記”是怎
桐城與養殖戶簽訂禁養區漁排清退協議,涉
福鼎:群策群力 持續推進綜合整治
福鼎:促進村財“造血” 助力鄉村振興
點頭:強化責任 從嚴管控 全力推進海上綜
中國共產黨福鼎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六次
劉振輝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
福鼎:查獲一部特大超限運輸車輛
[CCTV-13]福鼎暴雨致城區部分道路被淹
掃黑除惡又添戰果!福鼎警方摧毀一“套路
市法院:三足立鼎鑄民福
桐城說桐
竹洋村:竹馨茶香故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