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朱乃章)當前,雖遺存在福鼎境內農村的古代旗桿石不少,但大多都不成套或殘缺。然而,筆者日前在點頭鎮后梁村上洋自然村姓梁的一戶人家老厝前看到,遺存一對清代旗桿石,此石墩雖歷經百余年,但保存完整,字跡清晰,為當地佐證梁氏先民家世顯赫的一件完整實物。

11月23日,筆者在點頭鎮后梁村上洋自然村姓梁的一戶人家老厝前看到,老厝前的一塊菜園地里,一對旗桿石被村民搭建的絲瓜藤架所遮蓋。走進菜園地的藤架下方可見到實物真容,只見兩個旗桿石相距約十余米,為一對兩頰,通高約150厘米,寬約60厘米,厚度約30多厘米,旗桿石中間部分別鑿有二對穿孔,旗桿石上刻有立石者的姓名、年代、功名等具體情況。左側一個旗桿石上豎刻著“清咸豐丙辰年科”七個楷字,右側一個旗桿石上豎刻著“貢元梁學輝立”六個楷字。

據后梁村《梁氏族譜》記載,梁學輝原名丕橘,字德柚,號光齋,十八于咸豐丙辰年由太學例捐貢貝。據了解,例貢就是按例捐納的貢生,指秀才通過捐納錢粟取得貢生身份,據此推斷梁學輝可能于弱冠之年其本人或家族農耕或經商致富,并通過捐納錢粟途徑獲得“貢生”,后家人耗資建了兩個旗桿石夾立于自家厝前,旗桿石夾上面插有旗桿,掛橫幅以示祝賀,也充分印證了當時梁氏先民的繁盛和他們經商取得成功,并在當時就形成了一個具有相當實力的農商家族。
據了解,旗桿石也叫夾桿石,是古代固定旗桿的基座,兩石之間留設的間隙是插立、固定旗桿用的。據有關資料記載,在清代,凡舉人、貢生、監生等有功名者亦可豎立旗桿石,旗桿石相當于今天的榮譽證書之類,以石頭為材料,立在宗祠或祖厝門前,光宗耀祖,彰顯身份,昭示世人,并激勵青年學子努力用功的。一個地方的石旗桿越多,說明這個地方人才輩出,人杰地靈。

舞起來——福建文藝志愿者藝術團舞蹈分
“福鼎白茶杯”足球冠軍賽落幕
全閩樂購·第六屆中國鱸魚文化節來了,一
小山村遺存清代旗桿石,至今保存完整!
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怎么做?七張海報
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更
“點名員”的肖像畫
福建:實施進口海鮮食品100%核酸抽樣檢測
每月補助2000元!寧德市第三批引進基礎教
【短視頻】--崳山島日出
《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督導工作方案》
今天全市8所中學2842名高三學生復學
毒品盯上電子煙!拱北海關查獲走私大麻電
福鼎法院集中宣判4起涉惡勢力集團犯罪
孩子筆下的經典故事
專家學者對福鼎餅花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