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貫嶺村的空氣中透著一股歡喜勁。村民們漫步在新修好的村內青竹壟通往田頭自然村的道路上,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新修好的道路變得平坦通暢 “以前這條路坑洼不平,下雨天還會積水,很不好走。”聊起村里這條主干道的變化,村民梁世童打開了話匣子。 原來,因經費受限,這條路常年缺乏系統維護,逐漸“傷痕累累”,成為影響村民生活的“老大難”問題。為切實改善村民出行條件,夯實鄉村振興基礎設施根基,貫嶺村委會積極響應群眾需求,于今年8月8日正式啟動村道維修工程。 “這次道路修繕,我們不再走‘單打獨斗’的老路,而是創新推出‘村委會統籌資源+群眾投工投勞’的協作模式。”貫嶺村黨支部書記洪仕行介紹,工程啟動前,村委會工作人員多次實地勘察路況,召開會議征求村民意見,與大家共同商榷、反復完善,最終確定了科學的維修方案。 方案定了,資源保障是關鍵。“我們村委會主動對接,積極協調外部資源,出資租賃了挖掘機、裝載機、壓土機、運輸車等全套工程機械。令人暖心的是,村里的鄉賢得知消息后,主動捐贈了100多噸瀝青材料,這也為工程高效推進筑牢了堅實基礎。”洪仕行說。 施工現場,挖掘機、壓土機等有序工作 村委會牽頭把“硬資源”備足,村民們則主動扛起“主人翁”責任,紛紛投工投勞。從清理路面到協助鋪設瀝青,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盡管夏日天氣炎熱,汗水浸濕了衣衫,但施工現場始終分工明確、協作有序。 “這條路修好了,對大家都好,只要我有時間,都會過來搭把手。”村民梁飛機一邊擦著汗一邊說。據了解,截至目前,貫嶺村累計發動村民150余人次參與道路修繕工程,有人拿著鐵鍬清理疏通排水溝,有人扛著掃帚除草清垃圾,有人配合施工人員整理路基……落進土里的汗水,成了村里最動人的風景。 施工現場,村民們一同協作 如今,該道路維修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長1000米、寬3.5米的嶄新大道鋪展延伸,既連著村民的日常出行,更連著鄉村發展的“快車道”。“工程全部完成后,將顯著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為農產品運輸、鄉村旅游發展及日常出行提供便利。”談及工程帶來的好處,洪仕行笑著說道,眼里滿是對鄉村未來發展的期待。 以行動代替等待,用實干代替空談。該道路維修工程,正是貫嶺鎮積極轉變“等靠要”思想、掀起“比學趕超”熱潮的生動實踐。當壓路機最后一次碾過新鋪的瀝青路面,留下的不僅是一條平整寬闊的便民路、發展路,更是基層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鮮活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