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餛飩,皮薄如紙,餡兒細且足,肉多而不膩,湯濃而不渾。 在我國,餛飩是南北皆有的大眾化風味小吃,只是因為各地的語言習慣不同,所以其名稱在南北也有區別,比如廣西、廣東人稱其為“云吞”,四川人卻叫它“抄手”,北方人呢,則給它起了個“餛飩”的美名,福鼎人沿襲了北方人的稱呼之余,又取名曰“扁肉”“扁食”。不過,無論哪一種稱呼,也無論是溫州形如杯蓋的氣派,還是福鼎薄如蟬羽的精致,這款美食卻是深蘊文化內涵的,是不分貧富貴賤地備受推崇的。 說起“餛飩”這個稱呼,最早有文字記錄是在西漢時期。在楊雄所著《方言》中提到:“餅謂之飩。”而根據《事物紀原》的考證,餅在戰國七雄時期就已經有了,餛飩就是餅的一種。那時,人們在餅中放餡,并且用湯煮著吃,這叫“煮餅”、“湯餅”。但是,后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各類飯館、小吃店就把餛飩作為一種面點、一種食品出售了。 據說,“餛飩”本不是北方特產,而是作為冬至節令食品從南方“引進”的。 冬至,是道教元始天尊誕生的圣日。在道教的信仰中,元始天尊出世,就象征著天地未開之時的混沌之氣,所以民間老百姓吃餛飩其實是為了紀念開天劈地的新紀元。不過還有種說法——打破混沌,開天辟地,是紀念盤古開天辟地的,因此古時候人們就有“冬至日有食餛飩之俗”的說法。你看,餛飩的形狀就很奇特,薄薄的皮包著圓圓的餡——皮似乎象征未開之前的混沌一片,餡則象征著盤古蜷縮著的身子。 餛飩現身于福鼎的年代無從考究,不過光從福鼎餛飩的字號來看,是有些時日了——扁食霞、扁食宏、扁食友、黃記扁食,這些名號人們也是耳熟能詳的。 所以,我們可以想象出在當時這樣的一座海濱小城,這些小販肩挑扁食擔——一頭架鍋內煮著熱氣騰騰的高湯,一頭的架子上擱著用微濕的白毛巾蓋著包好的餛飩,挑子底下的小屜和暗箱還藏著碗勺等物,晃悠悠的信步閑庭般滿街叫賣的情景了。挑擔的也罷,開小店也好,餛飩的做法卻是大相徑庭的,福鼎的餛飩做法分清湯、高湯兩種,高湯是用豬骨頭或者雞鴨等禽類熬出來的,味濃且香,本地人都說味道“叮”不“叮”,言下之意,是否入味。清湯的做法就是只用沸騰的開水,末了往碗里擱上些許蔥花,清淡雅致。食用前先呷口湯,品出味來,所以吃餛飩又有“喝餛飩”一說。 餛飩的做法可就大有講究了,雖然工序大致一樣,但用料頗有不同,皮兒搟制卻是千差萬別的。餡兒的制作都采用上好精肉剁成末,各家往餡里加的輔料不盡相同——有的擱蝦皮兒,有的擱香菇,還有的就純肉末。這就形成差異很大的個人風味。“扁食霞”做的餛飩在福鼎就堪稱一絕,絕就絕在他做出來的餛飩真正薄如蟬羽。每當貴客到來,他們總是讓客人將扁食皮兒透著強光看東西——隔物觀物,還看得十分清楚,皮兒如此之薄,令人拍案稱奇。更絕的是,他讓客人拎起皮的一角,用火一點——皮居然著火了,而且迅速化成灰,灰末呈白色——這種近乎不可能的傳聞,讓人存疑,每每有人到他店里求證,離去時都無贊不絕口的。不過到扁食霞店里吃餛飩得趕早,因為他限量出售。這恐怕是他的名號長久不衰的保存,頗為巧妙的營生之道吧! 老字號春風依舊,新招牌又添勝景。這幾年興起的餛飩名號還有很多,鼎派扁肉便是其中一個。200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第四十屆中國廚師節及海峽兩岸美食節上獲獎的福鼎78個名點中,“鼎派扁肉”獲得了“中國名點”稱號,也獲得了“中華金廚獎”。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喜歡休閑食品,餛飩便成了福鼎最精致的小吃之一了!

福鼎: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快速提升,消費市
中信重工特種機器人生產基地項目落戶福
福建“教育工作先進縣”“教育強縣”名
電動車別任性!交警蜀黍持續嚴查中......
王奕森口述:1953年我所接觸的白茶
優先發展教育,打造教育強鎮,管陽是這么做
疊石的鄉親們,辦事不用再趕回鄉,到疊石鄉
福鼎現“假公務員”,冒充政府工作人員招
點頭鎮:拆除違章建筑 保護綠水青山
桐城中心幼兒園開展“共情陪伴,共享書香
我市舉辦2018年市羽毛球聯賽暨“幸福福
機票退改費價格離譜 15家涉事企業被約
福鼎:查獲一部特大超限運輸車輛
[CCTV-13]福鼎暴雨致城區部分道路被淹
憲法跟你的一生到底什么關系?
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憲法究竟有多重要
福鼎文化遺產的海絲印記之三十九——耕
福鼎文化遺產的海絲印記之三十八——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