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流于形式 考核要有度
定期考核教師有助于推進教育改革,如何才能達到效果?
“哪些人來負責考核很關(guān)鍵。”主城區(qū)一位不愿具名的重點中學教師說,是行政部門官員、教育專家擔任“考官”;還是由學校組建考核委員會來考核;或是由學生及家長考核教師,這對提高教師素質(zhì)至關(guān)重要。
“對考核的內(nèi)容、方式和標準,一定要把握一個度。”北部新區(qū)星光學校校長瞿擁軍認為,如果考核標準過高,給老師的壓力太大,可能造成他們不能好好開展工作,就不利于教學;如果考核標準太低,又流于形式,失去了意義。
“打破‘鐵飯碗’要避免走到另一個極端,為考核而考核。”上海交通大學教授、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舉例說,近幾年,我國一些大學實行全員合同聘用,連教授也一年一考核,把教授變成了學術(shù)民工,完全圍繞考核指標轉(zhuǎn),難以全身心做學術(shù)以及投入教育教學。
避免行政干預 讓同行評價
對此次改革,熊丙奇建議,對教師的考核評價,國外通常有兩個制度支撐,值得借鑒。
其一,教師同行評價制度。對教師的考核、評價,不是由行政機構(gòu)進行,而是由教師委員會實施,這避免行政因素干擾教師考核、評價。而我國當前對中小學教師的考核,依然關(guān)注比如班級平均分數(shù)、升學率和本人獲獎情況等。
其二,年薪制,教師年薪事先約定。我國則把教師的收入分為基本工資和績效工作,績效工資視考核、評定情況發(fā)放,這會引導教師只關(guān)注考核的指標。
熊丙奇認為,如果在教師考核、評價中,依舊采取行政管理和評價方式,并把考核結(jié)果直接與當年收入掛鉤。那很難促進教師隊伍素質(zhì)的提高,倒可能加劇教育行政化和功利化。
加大培訓 提高教師素質(zhì)
教師該如何應對新的考核?市教委相關(guān)負責人表示,雖然詳細考核方式?jīng)]出臺,但考核只是對已有的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再認證,而不是重新考試。教師只要把精力主要放在教學中,并善于學習,通過考核不是難事。
同時,他表示,今年起,我市加大了在職教師的培訓,幾年內(nèi)將覆蓋全市30多萬教師。
北部新區(qū)星光學校校長瞿擁軍則表示,老師們應踏實工作、不斷學習,提升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素養(yǎng)。重慶市特級教師余曉釘認為,教師資格終身制打破后,一方面要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素質(zhì),同時,應適當提高教師待遇,才能留住好老師。 記者 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