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在店下鎮的農墾智慧育苗中心內,全自動育秧流水線開啟了運轉。 只見水稻種子在經過兩至三天的疊盤暗化后,探出了嫩生生的小苗。伴隨著機械的輕微嗡鳴聲,工人熟練地將秧盤搬運至全自動育秧流水線旁,秧盤穩穩“坐上”特制“電梯”,緩緩開啟奇妙的培育之旅。其間,自動噴淋裝置灑下細密的水珠,均勻潤澤著每一個秧盤,為秧苗的成長營造出適宜的濕度環境。 “今天,我們啟動今年的第一批育秧工作,約有九千盤秧苗在培育中。”福鼎市農墾智慧育苗中心負責人藍春建介紹,育苗中心采用氣吸振動整盤式智能化高效水稻育秧緊密播種系統,可精準控制每穴2—4粒播種量,平均每畝田需要培育30盤左右秧苗。育苗中心通過數字化環境調控系統,秧苗生長所需的光照、溫度、濕度、肥料等要素實現了全程智能化管控,不僅擺脫“倒春寒”等氣候的制約,還省工、省時、省力。 “去年,我嘗試采用了這里的工廠化育秧,效果十分顯著。育秧成本降低了,水稻也增產增收了,就連肥料都能省下不少。所以今年蠶豆采收后,我打算再找育苗中心育秧3000盤。”店下鎮三佛塔村種植大戶方祖彩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工廠化育秧的好處,“過去人工育秧,我得自己播種,用地膜覆蓋,而且要時刻關注天氣變化,天熱了要把膜掀開,冷了又要蓋上,非常麻煩。如今我只要把自己的需求告訴育苗中心,二十多天后,育苗中心按時把秧苗交付給我,我直接拉到田間播種,方便太多了。” “工廠化托管”模式正在改變傳統農耕圖景。不僅種植戶縮短了勞作時間,立體循環式的工廠化育秧還大大節約了育秧用地,種、肥、藥、水等多項資源也得以有效節約。 “去年我們一共完成700多畝的育秧訂單,主要來自太姥山鎮和店下鎮這兩個種植大鎮。今年育秧高峰期將至,預計育秧總量可能將達到1600多畝。我們將全力以赴完成育秧任務,全力滿足種植戶們的需求。”藍春建說。 春潮涌動處,科技正為農耕注入新動能。據了解,福鼎市農墾智慧育苗中心項目于2024年4月29日正式啟用,破解了散戶育秧質量參差、抗風險能力弱等痛點,且具有對穴播種、調整播種量等優點,對種子適應強、損傷輕、效率高、可調整,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讓種植戶切切實實地享受到現代化農業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