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屆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8月31日晚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落下帷幕。共有來自100多個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代表參會。伊朗媒體普遍將此次峰會描述為在歐美制裁和外交孤立背景下,伊朗沖破西方重圍的一次“勝利”。這也是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以來,伊朗所承辦的最大規模的國際會議。
與會國在敘利亞問題上存在分歧
此次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通過了指導未來3年不結盟運動方向的最后文件,其中包括100多個與會國和國際組織共同通過的《德黑蘭聲明》。會議期間,巴勒斯坦問題、敘利亞危機以及伊朗核問題成為各方集中討論的議題。會議決定2015年在委內瑞拉舉行第十七屆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
俄羅斯總統普京8月30日在致參加不結盟運動峰會的國家首腦和貴賓的賀電中說,為了和平、繁榮發展和全人類的福祉,俄羅斯愿意進一步加強與不結盟運動的合作。
從《德黑蘭聲明》的內容來看,與會國和國際組織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給予支持,同時批評美國對伊朗所采取的單邊制裁。這也被認為是此次會議對伊朗最為有利的一個成果。不過,《德黑蘭聲明》中沒有涉及敘利亞問題的條款,這反映出包括海灣阿拉伯國家在內的與會國在此問題上立場存在顯著分歧,而這種分歧從埃及總統穆爾西在8月30日峰會開幕當天的發言中看得出來。穆爾西當著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的面,聲明埃及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推翻現政權的立場,這顯然與伊朗支持敘利亞政府的立場大相徑庭。
西方媒體借機放大埃及與伊朗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分歧,對穆爾西的表態進行解讀,突出強調坐在一旁的內賈德感到“難堪”,西方媒體不愿看到埃伊兩個中東重要大國“重歸于好”,于是就瞅準機會“潑一瓢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