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龍國際生態莊園效果圖。
中國農莊經濟的“搖籃”
國奧三生農莊項目的所在地齊齊哈爾,是國人眼中的黑土地,是國家商品糧基地。作為黑龍江第二大城市,齊齊哈爾期望通過項目的實際推進和“農莊經濟”的示范推廣,推動統一市場體系的建設和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帶動當地投資、貿易、旅游、物流、農業產業、服務業等全面振興。
毋庸置疑,齊齊哈爾擁有發展現代農莊的資源基礎。在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現代化農業建設的進程中,國奧北方思考如何在項目中構建一個符合國情、引入非農資本進駐、帶動地方產業和經濟發展的創新農業平臺。于是,國奧以“家庭農場”模式為參考,以城市品牌化運營為基本思路的項目應運而生。
對齊齊哈爾而言,國奧三生農莊是拓展農業產業鏈、實現農業品牌化技術化發展的平臺,眾所周知,齊齊哈爾乃至黑龍江的農業發展存在“量大鏈短、種強銷弱”的問題,項目以農莊載體,拓展農業的產前和產后環節,提升農業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價值;其次,是齊齊哈爾當地農業資源的優化整合平臺,將齊齊哈爾優質的農業資源、文化資源、濕地資源等通過農莊這個窗口與外界進行嫁接。
最關鍵一點,國奧三生農莊可以吸引外部資源注入齊齊哈爾的農業發展,國奧三生農莊項目通過農莊把北京以及各地的農業經營資源、老字號品牌資源、創業者資源、資金等吸引到齊齊哈爾扎龍,投資當地發展。
按照國奧北方的規劃,黑龍江和齊齊哈爾市的特色創新發展之路應該是“以農莊產業集群形成黑龍江省品牌特色,以齊齊哈爾農莊經濟的運作作為省內全面推進特色經濟的試點,以扎龍作為展示農莊特色示范的窗口”。
焦永濤表示,國奧北方以“農莊經濟”模式探索新型城鎮化發展之路,把國奧三生農業打造成為國家級現代化農業綜合改造示范區,同時也將開創首個中國“農莊經濟”示范區。
奏響新型城鎮化的“交響詩”
齊齊哈爾是黑龍江第二大城市,該市的扎龍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最大的濕地自然保護區,區內棲息著中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丹頂鶴,齊齊哈爾以此被稱為“鶴城”。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齊齊哈爾提出“以工業復興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以扎龍濕地保護區的旅游來拉動相關產業發展”的新型城鎮化思路。
新型城鎮化與傳統城鎮化的區別就在于,新型城鎮化建設將關注重點從城市硬件環境的營造轉移到人的城鎮化上來,要以人居環境建設為核心,實現城與鄉、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齊齊哈爾的本錢和底線其實是它的生態農業,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只有深挖自身的強項,并把它做到極致,才能使當地原有的城鎮化發展模式發生根本性轉變。經過國奧北方與齊齊哈爾市多次的深入的調研和探討,雙方最終達成了國奧·三生農業扎龍項目合作協議。
國奧北方的現代農莊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索,既是城鄉統籌中農業產業發展模式的探索,也是新型城鎮化建設模式的探索。國奧北方的城鎮化建設強調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獲得城鎮提供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二是通過產業發展獲得工作機會。
對此,焦永濤強調,“我們搞的新型城鎮化不像以前,以前的城鎮化是簡單機械地合村并點、合屯并點,征一些地拆一些房,然后把農民擠上樓。我們是要把扎龍附近的村點集合,變成統籌的美麗鄉村。”
在焦永濤看來,“真正的新型城鎮化是這樣一種狀態,從農民的切身利益著想,同時考慮城市人的需求,建立一種讓農民更有成就感和歸屬感的智慧型農業產業,把新型的農莊群和農莊產業當成是讓人們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達到最有機的整合的一種狀態。”
而關于資源整合,向來是國奧北方的長項。“如果農村實現新型城鎮化,那么給農村帶來的將是更多的城市服務體系和城市服務功能,我們要把健康、醫療、教育、體育等這種設施植入新型農村。”
目前,國奧北方已經開工建設了一個占地2.66公頃的農莊示范區,希望這種實踐能夠為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