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十年來,在國家財政的強力支持下,一場規模空前的文化惠民建設熱潮席卷中國。數以十萬計的書屋、文化站點、電影放映隊出現在廣袤的國土上,衛星、互聯網等先進技術把偏遠地區和祖國的心臟連接起來。
中國文化的血液在加速流動,帶著知識文化的營養從城市流向鄉村,流向每一個需要的人。他們在這里取得知識的火種,點亮人生的夢想。文化惠民,在這里改變中國。
文化設施普及,城鄉差距縮小
綠色的田野、清新的空氣、樸實的民風、寧靜的生活……在許多城里人眼中,農村象征著一個田園牧歌似的夢。但是當你真的在農村住上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在城里唾手可得的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在許多農村地區可望而不可得。曾幾何時,文化設施短缺、文化生活貧乏,相當多的農民一年到頭讀不到一本書、看不上一場電影。他們渴望科技知識,脫貧致富;他們期盼文化娛樂,豐富生活。
人民的需要,就是黨和政府努力的方向。為了改變農村文化建設的薄弱局面,十年來,以農家書屋、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等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相繼上馬,順利推進。無數精彩的故事在這里上演,無數人的命運因之而改變……
夏家村是山東省臨沂市的一個小村子,種植大棚鮮切花是村里延續多年的農業項目。由于缺乏技術,夏家村的鮮切花質量差、銷量小,效益始終上不去。看著大片的非洲菊被病蟲害糟蹋,村民夏宗明不知咽下了多少苦澀的淚水。為了學技術,夏宗明和鄉親們經常騎車到城里書店找書、買書,20多里的路程來回就是一個多小時。借書難、買書難、看書難,讓夏宗明他們感嘆不已。
這一切隨著2007年農家書屋在村里落戶而終結。夏家村的書架上各類有關花卉種植的圖書讓夏宗明如獲至寶,反復鉆研之下,養花技術大進,大棚面積從原來的3畝一下子發展到了200多畝。2009年,夏宗明培育的非洲菊TM9在北京第七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上一舉奪魁,成為臨沂市唯一獲得國家級金質獎的花卉品種。懷抱鮮花的夏宗明流淚了,他打心眼里感謝那間僅有30平方米的小書屋。
十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隨著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向農村基層的大面積延伸,越來越多的農民打開了眼界、掌握了技能,走上了致富路。
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任何事情乘以13億,都將是世界級難題。十年來,中國的公共文化建設力度之大、數量之多、效果之好,也堪稱是世界級的。目前,全國84%的行政村擁有農家書屋,83%的鄉鎮建有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點,100%的行政村開通了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100%的鄉鎮建有綜合文化站,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電影近800萬場次,觀眾超過18億人次,基本實現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基層群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已基本解決。
盡管和發達國家相比,現階段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還只是廣覆蓋、低水平、保基本的,但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不論是設施、技術還是內容都是領先的。公共文化設施的廣泛普及縮小了城鄉間的文化差距,保障了群眾特別是農民的基本文化權益。這些設施如同一座座知識的寶庫、文化的燈塔,將文明之光照亮鄉野,從根本上改變和提升著中國人的思想文化素質。
文化理念更新,服務壁壘消除
十年來,文化惠民建設收獲的不僅僅是一座座嶄新的現代化設施,更有新的文化理念——公共文化服務只有堅持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才能體現出公共文化的公共屬性。公共文化原本就是屬于你我他的。
從2003年起,杭州市圖書館就開始實行對所有讀者免費開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圖書館對這些特殊讀者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凈再閱讀。這一舉措推行以來,引起一些讀者的不滿。對此,館長楮樹青的回答是:“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您有權選擇離開。”
文化應如陽光,平等地照耀在每一個人的身上。在公共文化服務面前,不分年齡、不分性別、不分職業、不分地位……所有人都是服務的對象。這既是崇高的目標,也是基本的要求。如今這一理念隨著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的免費開放而日益深入人心。
截至2011年年底,全國2952個公共圖書館、3285個文化館、3413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5個省級美術館實現了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全部免費開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據不完全統計,僅2011年3月至10月,全國各級文化館免費開放服務人次514.45萬,比2010年全年429.8萬人次增長19.7%,各級公共圖書館到館人次4.27億,比2010年全年3.28億增長30%。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了公共文化機構,盡情享受文化的魅力。公共文化資源的社會效益成倍放大。
有外國觀察家認為: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六中全會將“盡快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寫進了全會的《決定》,為中國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2.42億農民工的文化權益得到了中國最高領導層的關注,沒有什么比這一點更凸顯中國公共文化建設理念的進步。
近年來,文化部門以農民、進城務工人員、老年人、未成年人、下崗失業人員、低收入人群、殘障人群等群體為目標,采取政府采購、項目補貼、定向資助等措施,推動公共文化資源向特殊群體傾斜。
與此同時,“三下鄉”、“送歡樂下基層”、“流動舞臺車”、“春雨工程”等文化惠民活動深入老少邊窮地區,哪里最需要文化知識,就到哪里去。在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在新疆阿克蘇邊境地區,在東海之濱孤島,在黑龍江最北的漠河……處處閃現著文藝家和文化志愿者的身影。

剛剛,全國第七個扶貧日主題宣傳活動暨第
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我市舉
2020年全民健身百村行(貫嶺站)之第八屆美
登高望遠 相伴相行
焦點訪談:為了大地春常在 殺出一條血路
海口社區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文明創建
山前:整治環境 樹立形象
福鼎:文化惠民演出 潤澤百姓生活
開展“斷卡”行動 打擊新型網絡詐騙
我市組織收看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
9000萬元!“全閩樂購·暢享寧德”全閩樂
《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督導工作方案》
今天全市8所中學2842名高三學生復學
毒品盯上電子煙!拱北海關查獲走私大麻電
福鼎法院集中宣判4起涉惡勢力集團犯罪
專家學者對福鼎餅花的評價
秋空明月懸 童趣滿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