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金九銀十”完成了首周作業。中指院數據顯示,9月3日至9日的一周內,雖然仍有八成城市樓市成交同比上升,但增幅明顯趨緩。環比方面,在中原地產監測的54個主要城市中,新建住宅簽約量下降近17%,其中北京下降19.6%,廣州下降21.4%,深圳降幅超過兩成。
與此同時,1至8月房地產投資增速等關鍵指標年內首次回升。專家表示,現階段房地產行業探底特征明顯,整體趨于穩定,信貸政策對于房價走勢將起決定性作用。
成交
同比增幅收窄環比下降
10日,中指院最新數據顯示,9月3日至9日的一周內,雖然仍有八成城市樓市成交周均同比上升,但漲幅明顯趨緩,且多數城市同比增幅有所減少。在監測的40個城市中,僅4城市同比漲幅超過150%,同比漲幅超過100%的城市也從上周的11個下降至8個,重點城市中,上海、天津由漲轉跌,武漢也繼上周之后跌幅繼續擴大。
在同比漲幅縮窄的同時,環比方面,也與之前幾個月的高企不同,在進入“金九銀十”后,成交量反而呈下降趨勢。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在上周監測的54個主要城市中,新建住宅總簽約套數為54643套,相比上上周的65865套下調了近17%。值得注意的是,一線城市成交量下調更為普遍,其中北京新建住宅簽約2275套,環比下調19.6%,上海微跌,廣州下調21.4%,深圳等環比跌幅也超過2成。
與此同時,C R IC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過去一周,十大城市成交指數110.85,環比下跌26.36點,其中北京成交跌幅最大,為49.84%;其次是重慶,環比下跌34.68%。中原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隨著房企結束“以價換量”等優惠政策,使高性價比房源明顯減少。另一方面,隨著庫存的下降,政策堅持調控的信號不斷釋放,也再次影響了購房者積極性。
“剛需對房價尤為敏感,價格高了就不買。”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對《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剛需購房者的集中釋放已幾乎完畢,下階段,需求不足是重點。“作為剛需來說,與投資客最大的不同就是有自己購房價格底線,不跟漲,因此若價格再次觸及到剛需人群不能夠接受的房價紅線,則使他們再次陷入觀望。”
的確,與之前很多人所預估的“量價齊升”不同的是,本周房地產市場處于“價升量降”。據21世紀不動產數據顯示,進入9月份第一周北京二手房成交同期環比下降10%,商品房成交環比下降44%,繼8月份之后繼續呈下降趨勢。但從價格方面來看,8月底北京二手房掛牌均價上漲1 .7%,進入9月第一周仍無下降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在經過5至8月的剛性需求集中釋放后,房地產行業關鍵指標現轉向跡象。統計局數據顯示,1-8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同比名義增長15.6%,增速比1-7月提高0.2個百分點,現首次上漲;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簡稱“國房景氣指數”)在連續14個月下降后首次回升,比7月提高0.07點;房屋新開工面積與商品房銷售額也現首次上漲。與此同時,商品房銷售面積與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跌幅也首度收窄。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認為,在經過前期長時間博弈后,房地產市場探底趨勢愈加明顯,走勢日漸明朗,未來房地產市場將逐步趨于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