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川企準備材料應訴歐盟
對于接連而至的反傾銷,光伏企業的第一反應都是準備調查材料應訴。
“現在當然是準備材料,全力應訴。”天威新能源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歐洲是公司的主要出口市場,因此在得知遭遇反傾銷調查后,公司已經開始積極準備材料應訴。英利綠色能源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苗連生也在第一時間表示,將密切配合歐盟委員會的調查,證明中國光伏企業在歐洲不存在傾銷行為。
而針對更遠的未來里企業該如何“過冬”,光伏企業則各有各的打算。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尹曉南稱,依托下游產業鏈,擴大市場規模,高端電池和組建生產銷售,將是天威新能源的重要突破口。
尚德公司CEO金緯則表示,“光伏行業正進入調整期,通過對電池產能做適當的優化,我們可以極大地提高開工率。同時,再輔助于組織架構優化和節約經營管理費用等措施,我們就有信心實現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經營目標。”
而英利則看中了南非、巴西等新興市場。“巴西已開始為太陽能發電裝置提供激勵政策,太陽能發電廠輸電和配電費用的折扣高達80%。”
現狀四川7家多晶硅企業停產5家
作為中國光伏產業大省的四川,由于其產業鏈幾乎將整個光伏產業上中下游的主要產品都涵蓋在內,因此所受到的影響則格外明顯。四川省經信委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省多晶硅行業工業總產值7.39億元,工業銷售產值6.4億元,但利潤虧損卻達到2億元。
“在美國‘雙反’調查以及美韓企業向我國大量低價傾銷多晶硅情況下,我省7家多晶硅企業停產5家,維持生產的四川瑞能和四川永祥也出現了增產不增收的局面,上半年均報虧損,加上融資困難、電價高,使我省多晶硅企業雪上加霜。”四川省經信委方面表示。
由于直接面對海外出口市場,受反傾銷影響最為直接的莫過于光伏組件企業。今年1-7月四川天威新能源光伏組件累計銷量同比下降63%,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同比下降81%。大部分川企都面臨著訂單不足、存貨及占壓資金偏高、銀行收緊授信、企業資金壓力較大的困境。
而除了訂單不足,光伏組件價格也持續低迷。
成都調查隊對光伏產業的調查報告顯示,四川產硅片、電池、組件、多晶硅料等產品售價持續大幅下滑。自去年1月以來,硅片價格累計下跌約七成;多晶硅料售價累計下跌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