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易嚇清)百善孝為先,孝老敬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福鼎市石亭社區,有這樣一位勤勞淳樸、孝老敬親的好兒媳,她八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照料患有腦血栓后遺癥、全身癱瘓的婆婆,用孝心演繹真善美,她就是被評為2023年“福鼎好人”的周銀麗。 近日,記者走進周銀麗家中,看到周銀麗婆婆正躺在大床上,而大床旁邊鋪設的一張小床格外顯眼。原來這是周銀麗為了更好地照顧婆婆,特地在婆婆的床邊鋪設了一張小床。穿衣、洗漱、喂飯、按摩、燙腳、通便……這是周銀麗每天都為婆婆做的日常護理工作。 “只要我自己能動,就會一直堅持下去。”這是她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多年的點點滴滴,多年的風風雨雨,她以持久的耐心、堅韌的品質、至深的真情照顧著家庭,撐起了一個愛的保護傘,撐起了一個完整的家。 周銀麗的婆婆因長期的辛苦操勞,身體落下了多種疾病,在59歲的時候突發腦梗塞,造成身體偏癱。病來如山倒,這句話既包含疾病對人體的破壞力,也包含疾病對家庭的破壞力,除了高昂的醫療費用外,照顧病患還需要家人極大的耐心。面臨婆婆突發疾病,周銀麗沒有選擇逃避,而是毅然決然地承擔起了照顧婆婆的責任,從衣食住行全方位照顧,從來沒讓老人吃苦受累。她用耐心和孝心詮釋了什么叫孝道,用愛書寫生命奇跡,把不離不棄的傳統美德體現得淋漓盡致。 周銀麗說:“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為人子女最起碼的標準,孝順不僅僅要記在心里,更要落實在行動上。”逢年過節,周銀麗哪怕再忙再累,也帶著子女陪伴在父母身邊。婆婆常說:“有這樣的好兒媳,是我前世修來的福氣。” 2022年初,周銀麗的婆婆再次突發腦中風,腦干出血。周銀麗四處奔波,為婆婆籌集治療費用。在婆婆術后恢復期間,周銀麗認真學習各種護理知識,在婆婆病榻前悉心照料、不斷累積經驗,成了半個“護理專家”。 “孝”源于心,“愛”生于情。多年來,周銀麗以一顆平常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用心書寫“孝”字,用心踐行“孝”道,傳遞人間真情,她的無私大愛深深影響了周邊的群眾,大家都以她為榜樣,爭做家庭團結、孝老愛親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