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陽映照下,福鼎山海如畫,發展活力凸顯—— 鋰電工廠的機械臂晝夜不停,織就綠色經濟“動力經緯”; 跨區域道路隧道盾構機轟鳴,打通互聯互通“動脈血管”; 嶄新教學樓里瑯瑯的讀書聲,奏響培育人才“希望樂章”; 山海川島間游客的歡聲笑語,繪就全域旅游“魅力畫卷”。 今年以來,福鼎市全方位、多維度突破,在高質量發展征程上蹄疾步穩,推動經濟運行保持穩中有進態勢。今年上半年,福鼎市10項主要指標中有6項增幅排名全市前列,其中,4項居寧德市第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7.61億元,增長4.7%。 如今,對標全市“七大行動”要求,福鼎市聚焦“牢記囑托、譜寫篇章”主題主線,用好“學、融、行、效、先”五字訣,實施“福鼎寧德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現代化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美麗福鼎建設”“文體旅聯動發展”“民生保障”“落實‘四下基層’制度,提升黨建引領水平”七大專項行動,策劃實施一批牽引性重大工程,讓山海魅力與發展活力相得益彰。 綠色經濟動能強勁 秋光正盛,奮戰正酣。福鼎時代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熱潮涌動,一邊是接連上新的智造工廠、一邊是提速建設的施工現場,“雙線并進”持續激活產業發展“鋰”動能。 福鼎時代于2020年12月落戶福鼎市前岐鎮,是寧德時代迄今為止全球布局的最大單體項目,共布局1號至5號廠房,帶動上下游配套產業及第三產業產值超千億元。目前,1號至4號電芯工廠均已投產、5號超級工廠加速建設中、福鼎時代電芯拉線升級改造項目等完成建設。 招一個、引一串、帶一片,鋰電新能源是產業鏈長、涉及面廣、帶動能力強的高新技術產業。隨著福鼎時代入駐,福鼎打造產業鏈共同體,輻射帶動作用顯著。 錳元新材料錳基電池材料項目完成主體廠房建設,設備進場安裝;元德得一電池模組連接系統項目4條生產線已完成安裝并投產運行;賽邦新材料、奧豐環保等鋰電配套項目落地建設;跟蹤引進時代中試車間、電動船舶等產業鏈關鍵項目;賽邦新材料新能源電池系列材料、藍煜新材料鋰電池用納米二氧化硅粉體、光煜化工光學級PMMA項目等入駐龍安化工園區……隨著一個個項目加快落地、投產,福鼎市不斷拓展新能源產業體系。 向新向綠,激活潛力。如今,福鼎市主導產業持續拓展,進一步延伸清潔能源賽道。 廣闊海面上,中廣核寧德200MW海上光伏項目穩步推進建設。作為福建省首個海上光伏項目,該項目新建海上光伏電站,并配套220千伏升壓站、集電線路、儲能系統,整體項目采用分塊發電、集中并網方式,年新增發電量約3億千瓦時,對于我省科學生態利用淺海資源發展清潔能源產業、減少大氣污染、加強環境保護,具有積極作用。 中廣核寧德200MW海上光伏項目 劉超超 攝 另一側,核電5、6號機組、10千伏臺山島微電網電源接入工程等項目加快建設,崳山、臺山開展“零碳海島”試點,打造閩東北清潔能源示范區。與此同時,福鼎市前瞻性布局新興產業,加快低空經濟與空域規劃編制,重點依托現有新能源等產業優勢,謀劃招引通用機場、低空經濟產業園、低空基礎設施建設等一批低空經濟項目落地,推動產業布局朝著更立體、更多元方向邁進。 寧德核電項目 劉超超 攝 今年1月至5月,寧德核電、福鼎時代、邦普一期、中廣核等重點工業項目投資合計42.4億元,占工業投資的91.7%,成為拉動該市工業投資增長的主力軍。“我們不斷拓展產業賦能維度,著力培育鋰電新能源、清潔能源、冶金新材料等先進制造業,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福鼎市發改局有關負責人說。 交通建設加速推進 近日,國道G228線福鼎市佳陽鄉雙華至象洋段項目持續刷新“進度條”:路基工程量完成60%、橋梁完成96%、隧道完成50%。 作為連接福建省與浙江省的關鍵通道,項目建成后,將打通閩浙國道G228堵點,浙江省蒼南縣馬站鎮至福鼎市佳陽鄉雙華村的車程用時由半個小時縮短至5分鐘,對促進閩浙區域經濟交流、提升交通通行能力意義重大。 該項目的穩步建設,得益于福鼎市創新推行工程項目招投標“評定分離”新模式。“在項目招投標中,通過‘評定分離’,采取公路工程和佳陽新能源產業園場地平整富余土石方處置一體化方式,解決項目2.6億元的資金缺口。”福鼎市交通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蔡永真介紹,去年5月,該項目確定了中標方;去年6月中旬,進場清表施工,合同工期為20個月。 由點及面,福鼎市全面啟動國道G228線建設,形成多點開花、同步推進的良好態勢。小白巖至店下段A2標段路基主體工程成型,A1標段進場開展南門隧道和公雞巖隧道及橋涵路基施工;店下至太姥山段8號公路的跨海特大橋控制性工程于6月開標;太姥山至霞浦交界的柏洋至青嶼頭段已進場施工清表;柯灣至翁江段與市政道路共線建設,溫州大道段及玉塘大道至翁江段計15.7公里建成通車;翁江至小白巖段提升改造工程除八尺橋頭至八尺門段長2.3公里拓寬改造外,其余路段長12.4公里已按序時進度施工。 福鼎市沙埕灣生態產業園環灣大道通車 從先行到暢行,福鼎市同步加快交通網絡“主動脈”與“毛細血管”的協同升級,不斷按下建設“快進鍵”—— 謀劃建設高速公路,啟動沈海高速擴容工程福鼎段前期工作,主線線位基本確定;動工建設甬莞高速沙埕互通連接線工程,基本完成高速與沙埕互通交叉部分拼寬段工程,新增福鼎沙埕港收費站連接線工程已進場施工。 有序開展碼頭建設,沙埕港楊岐作業區15#、17#、18# 碼頭完成工可編制和海域論證;啟動沙埕港碼頭泊位規劃修編前期工作;4個沙石臨時下水點開展前期協調工作,沙埕港港口功能和布局進一步完善。 持續實施“四好農村路”建設,上半年已完成農村公路路基73.07公里,建成路面56.1公里;危橋改造任務2座,九斗丘橋、歸坪橋均已完工;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53公里完成設計…… 沙埕灣跨海大橋 劉超超 攝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堅定不移抓項目、夯基礎,保質保量完成年度既定任務,科學謀劃‘十五五’交通發展規劃,提升綜合交通運輸服務水平,努力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福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交通先行保障。”福鼎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分管領導林振棟說。 教育基建擴容提質 9月3日,福鼎市流美中心小學新啟用的教學綜合樓內,學生們端坐在嶄新教室里,通過“班班通”智慧黑板收看九三閱兵儀式直播。 流美中心小學學生收看九三閱兵儀式直播 過去一段時間,該校教學樓破舊、運動空間受限,曾在寧德市中小學評比中獲得第一名的“陽光大課間”活動也因場地不足而一度中斷。 為改善辦學條件,促進體教融合,福鼎市將流美中心小學教學綜合樓項目列為福鼎市重點民生工程,總投資3173.54萬元,通過集約化利用城市中心有限空間,實施改造提升,配備20間普通教室及多功能室,著力打造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教學環境。項目設計注重運動空間規劃,新增屋面空中操場、室內籃球館等設施,極大緩解了原校區運動場地不足的問題。 “隨著場地問題解決,‘陽光大課間’活動也將恢復。”該校校長鐘麗娜表示,“新樓建成,不僅緩解學位緊張,班額從近60人降至45人以下,為提升教學質量創造條件。”隨著條件改善,學校將繼續秉承“和美文化”辦學理念,推動多元課程開發與文化融合,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教育。 走進福鼎市理工職業學校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數臺大型機械轟鳴作業,工程車輛往來穿梭,工人們抓緊施工。該項目占地650畝、總投資21.93億元,建成后,可容納1.2萬名學生,將以全日制高等職業專科(含本科)學歷教育為主,繼續教育為輔,按綜合二類標準辦學,致力成為寧德地區職業教育新高地。 教育興則人才興。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是福鼎市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該項目對接寧德市“8+1”產業及福鼎市主導產業發展需求,建立適應地區產業發展學科專業體系,專業設置覆蓋新能源、鋼鐵制造、化油器、茶葉加工、廚師等,進一步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為當地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工程自今年3月開工以來進展順利。目前,土石方工程已基本完成,實訓教學樓開始打樁,預計明年1月完成項目一期主體建設,明年9月正式投用、招生。 從城區到鄉鎮、從基礎教育到職業教育,福鼎市教育基建工程加速推進。今年以來,職成教中心二期項目順利完成樓體封頂,部分樓層完成外墻及水電施工,下半年,將啟動室外工程及消防檢測;十一中教學綜合樓進行三層施工;十七中教學綜合樓完成招標工作,準備進場施工……教育資源的擴容提質,為福鼎市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注入人才動能。 福鼎市職成教中心實訓基地 全域旅游融合發展 秋高氣爽,福鼎市崳山島天藍海碧,游客們或駐足觀海打卡,或沿著蜿蜒步道漫步,勾勒了一幅海島旅游圖景。 在崳山島馬祖村海岸線上,新近落成的崳山大酒店喜迎八方游客。作為福鼎市重點文旅項目,該酒店總投資5500多萬元,建筑面積超5500平方米,擁有近百間高標準客房及多元功能廳室,成為目前崳山島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綜合性接待酒店,預計年接待游客達4萬人次。 “酒店于今年7月投入試運行,進一步提高島上住宿供給,顯著提升崳山島旅游接待能力,有效緩解旅游旺季游客住宿難題。”崳山鎮黨委副書記、宣傳委員鄭凱表示,除酒店項目外,崳山島基礎設施也同步升級。 眼下,崳山環島路改擴建項目路面主體建設全面完成,工人正抓緊進行護欄安裝和沿線綠化等工作。該項目通車后,將極大改善沿線村莊的交通條件,進一步打通島上旅游脈絡,為村民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在此基礎上,我們持續錨定國際生態休閑旅居海島目標,圍繞‘全島開發’理念,優化全島環線旅游服務設施,通過‘一村一品’環島風景鏈建設等,打好文旅‘組合拳’,全力爭創省級旅游度假區。”鄭凱說。 來到“海上仙都”太姥山。半山腰上,一座座造型別致的“森林樹屋”掩映在綠蔭中,游客們在此遠眺云霧繚繞的太姥勝景,體驗“景中有宿、宿中有景”的旅居樂趣。 太姥山景區森林樹屋 李步登 攝 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與文化資源,太姥山景區不斷完善文化旅游配套設施,先后打造森林樹屋、帳篷營地、茶香學堂等特色空間,著力構建集休閑度假、自然教育、親子互動于一體的沉浸式體驗營地。 創新為筆,科技為墨,太姥山旅游煥新姿。登山扶手電梯、山頂軌道車、“爬山助力機器人”、智能導游系統、無人機配送等科技應用融入景區服務,為游客帶來更便捷、更有趣的旅行體驗,有效提升服務效率,重塑了人與自然、人與文化的互動方式。 太姥山景區引客來 這一系列創新實踐為福鼎市旅游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今年以來,當地加快旅游基礎配套項目建設,推進崳山島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新增周山紅色景區、泰美茶園小鎮、崳山月亮灣景區、太姥山品牌白茶博覽園4個A級旅游景區。同時,深入推進“旅游+”戰略,推動文化、體育、茶葉、林業、農業與旅游融合發展,結合店下船避山、巽城省級濕地公園、貫嶺梔子種植基地等打造特色農旅景點,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游客打卡茶園 張晉 攝 今年上半年,福鼎市共接待游客568.27萬人次、同比增長14.5%,實現旅游收入71.13億元、同比增長11.6%。福鼎市文體和旅游局副局長陳維新說:“我們將策劃生成系列特色旅游產業項目并開展招商推介,打造一批優質文旅產品,并持續探索‘文旅+’‘茶旅+’‘體旅+’等融合宣傳模式,加強旅游宣傳投放力度,不斷提升‘海上仙都·自在福鼎’知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