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綠樹成蔭,田野間綠意盎然,錯落的民居點綴其間——這樣一幅秀美畫卷,是管陽鎮廣化村的一隅尋常景致。近日,在這片山水之間,“里面社區”咖啡屋正式亮相,為寧靜的鄉村搭起了一座飄散著咖啡香的驛站。 管陽鎮廣化村風光 “回鄉后,家鄉如畫的風景讓我萌生了讓更多人看見這份美好的念頭。”“里面社區”項目主理人鄭欣談及項目緣起時,眼中滿是對鄉土之美的珍視。正是這份情懷,讓幾位青年走到一起,碰撞出了打造“里面社區”項目的構想。“里面社區”這四個字,藏著他們的深層期許——要深入鄉村肌理,連接多元人群,喚醒鄉村的內在活力,最終構建起一個充滿生機的“新鄉村共同體”。 作為“里面社區”項目的核心空間,咖啡屋被定位為“社區客廳”。它脫胎自一座廢棄多年的水電站,通過空間再造,煥發出新生。這里不僅提供精品咖啡,更通過感官體驗、文化沙龍等活動,讓游客在慢時光中,享受“松弛感”帶來的能量補給。 “里面社區”咖啡屋外觀 “我們的核心規劃并非咖啡屋這單一業態,而是通過改造鄉村閑置空間,打造集青年共創辦公、社群活動、在地文化體驗、社區營造于一體的復合型平臺。”鄭欣闡述著項目的藍圖:“‘里面社區’項目主要由鄉村咖啡館、鄉野研學基地、療愈空間、共享空間四大‘板塊’共同構成,目前,各板塊內容都在逐步完善。” “我們已經開展過幾次親子研學活動了。活動里,小朋友們可以在河灘上摸魚、嬉水、數螞蟻,還能采摘瓜果,即興墻繪,享受在自然中‘野蠻’生長的快樂。”鄭欣笑道。在這里,自然是最生動的教室,草木魚蟲是最鮮活的教材。 鄉村要振興,終究要落到惠及本地農戶、讓鄉親們的腰包真正鼓起來上。“我們正積極和周邊村落探索‘社區+農戶’的共贏模式,目前已經看到了一些成效。”望著村里肥沃的土地,鄭欣介紹,諸如七蒲村的西瓜、乾頭村的紅米這些本地特產,他們都會和農戶簽訂協議,以高于市場價的標準收購,在帶動周邊產業發展的同時,讓鄉親們實實在在嘗到甜頭。 “我們還會持續發揮平臺作用,挖掘更多在地好物,通過研學體驗、社區消費、文創開發、電商助農等多種形式,讓鄉村的優質產品走出去,讓城市的消費力引進來,真正實現‘社區在村里,收益在農戶’。”展望未來,鄭欣信心滿滿。 “里面社區”的探索正是管陽鎮青年返鄉創業熱潮的又一生動縮影。從“云邊”咖啡,到楮樓村“山咖咖”,再到“里面社區”,管陽鎮的實踐證明,鄉村振興無需大拆大建,通過政策扶持與平臺搭建,青年便能以創意為畫筆,在閑置資源上勾勒出產業新圖景。 楮樓村“山咖咖” “云邊”咖啡 “在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浪潮下,我鎮積極扶持返鄉青年打造村咖新業態,通過盤活閑置資產,讓咖啡香飄進綠水青山,鏈接在地農產品。”管陽鎮副鎮長陳施施說,現如今,村咖不僅成為游客的網紅打卡點,更帶動了研學、農產品、民宿等產業聯合發展的動力所在。管陽鎮將持續優化政策服務,推動“村咖+旅游”“村咖+電商”等模式創新,讓青年創業與鄉村振興雙向“奔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