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福鼎市召開清華大學鄉村振興福鼎工作站暑假成果匯報會。會上,工作隊各項目組組長詳細匯報了暑假宣傳成果和工作總結。 據介紹,本次暑期實踐活動是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福鼎站建站7年以來的第16次社會實踐活動,共有來自清華大學、江南大學、華僑大學等高校的32名優秀師生,組成美術、項目、建筑、宣傳、食品5個主要小組,經過為期17天的深度調查研究,走進福鼎市崳山鎮,結合當地特色資源,用專業智慧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匯報會上各組分別展示了各自實踐成果,與會各單位負責人高度評價實踐支隊15天內的豐碩成果,一致認可設計作品與調研報告兼具創新性、實用性,契合崳山鎮文旅融合、產業升級及鄉村建設需求,為村鎮規劃發展提供新思路。 項目組匯報暑假宣傳成果。李驍 供圖 各項目組分別匯報實踐成果 王綺蓼 攝 “希望成員們以青春智慧破解鄉村‘有打卡、無刷卡’困境。”福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聞笛對實踐隊參與崳山建設、深挖產業價值、提升產品與空間品質的努力表示感謝和肯定。他要求,各相關部門以清華鄉村振興工作站為紐帶,推動鄉村資源對接市場,構建多方聯動機制,讓村民共享紅利,助力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目標。 據了解,自2018年5月,福鼎市與清華大學簽訂校地合作協議,建立全國首個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以來,福鼎團市委通過線上線下對接清華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學府近百次,圍繞福鼎白茶產業發展、建筑風貌設計、食品加工研發、鄉村治理創新等主題,促成“本碩博團”師生深入鄉村實踐,并被清華大學和鄉村振興聯盟評為“優秀工作站”,碩果頗豐。 文創設計產品。李驍 供圖 在清華大學師生團隊支持下,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福鼎站實現了81項建筑和文創設計服務,推出20多項基層治理方案,完善了鄉村公共空間與基礎設施,成功打造崳山島文化遺產項目建議及茶飲、海產品加工等40余項食品加工方案,為福鼎市鄉村產業發展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工作站地方負責單位,福鼎團市委2024年12月助力福鼎市獲鄉村建設高校聯盟“校地合作實踐基地”銘牌;今年4月,聯合疊石鄉在竹陽村建設人民大學校地合作實體空間,為閩浙邊界志愿者提供實踐交流平臺。此外,雙方(清華&福鼎)還協作設計農特文創產品,聯合打造的福鼎白茶清華文創紀念茶,多次亮相清華鄉村振興工作年會,為白茶文創推廣與基層服務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