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德8月23日電(記者盧巖葉茂)作為中國六大傳統茶類之一,白茶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因成茶芽頭肥壯、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 福鼎白茶已有1400多年歷史,唐代陸羽《茶經》中記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這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白茶”出處。“白茶山”即是位于福建省福鼎市的太姥山,太姥山鴻雪洞的“綠雪芽古茶樹”即為福鼎白茶母茶樹。 “生態毫香、自然蜜韻,是福鼎白茶的品質特點。”在福鼎白茶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福建品品香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振傳看來,“毫香蜜韻”在于白茶茶香中飽含特色毫香、花香,茶湯滋味鮮爽,回甘強烈。 福鼎市素有“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之美譽,是中國白茶發源地、中國白茶核心產區和出口基地。2024年,全市茶園可采摘面積約31.91萬畝,全市茶產業綜合產值約155.18億元人民幣,茶產業提供就業崗位10萬余個,全國目前有福鼎白茶銷售網點1萬多個,38萬涉茶從業人員因茶致富、因茶興業。 走進福建品品香茶業有限公司的白茶智能化精制生產流水線車間,自動化、智能化設備正加速運轉,有效解決茶葉精制環節中茶塵多、精度低等問題。中新網記者 葉茂 攝 走進福建品品香茶業有限公司(下稱“品品香茶業”)的白茶智能化精制生產流水線車間,茶葉紅外色選機、自動勻堆機、機器人裝箱機等自動化、智能化設備正加速運轉,有效解決茶葉精制環節中茶塵多、精度低等問題。 品品香茶業行政總監李彩萍說,經過這條生產線后,原料只保留了75%的白茶精華,實現產品的標準化生產;余下的25%會進行深加工的提取,做成護手霜、洗漱用品等衍生產品。 當下,年輕人越來越愛喝茶,成為茶葉消費的新動力。為更好地迎合年輕人的消費習慣、拓展年輕人消費市場,品品香茶業公司將傳統的白茶餅進行結構創新,變成36粒、72粒的梯形小狀,讓年輕人在飲茶過程中更方便、更便捷。 “輕輕一掰,就可以將白茶小粒摘下,從上午泡到下午,可悶可泡又可煮,壺壺棗香足。”品品香茶業總經理邵克平說,白茶“不炒不揉、自然萎凋”的天然工藝,造就了福鼎白茶的健康屬性。如今這款產品占到公司所有產品銷售的50%,十年已銷售1200萬盒。 用保溫杯等悶泡容器便于攜帶,做到“隨身帶一壺白茶走天下”,創造新的環境和模式來促進消費。中新網記者 葉茂 攝 據介紹,白茶富含茶多糖、黃酮類物質,契合健康消費趨勢,已開發白茶飲料、白茶面膜等衍生品,并推出系列即飲茶,市場反響熱烈。 與此同時,福鼎市不斷創新消費空間,引領公眾的消費習慣。包括在香港設立福鼎白茶香港推廣中心,根據香港的消費場景,著重推廣“悶泡”方式,深入茶樓、酒樓、戲樓進行推廣;用保溫杯等悶泡容器便于攜帶,做到“隨身帶一壺白茶走天下”,創造新的環境和模式來促進消費。 一組組數據成為其生動注腳:2024年福鼎市茶葉銷售額659000萬元人民幣,銷售量18300噸;福鼎白茶2024年位列全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指數第一,線上銷售占比超30%;2024年,抖音平臺福鼎白茶話題播放量超50億次,頭部主播單場直播銷售額超500萬元人民幣。 “我們迎合了年輕人消費的潮流,不斷地從新茶飲角度進行演變,開辟新茶飲的新賽道。”福鼎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蔡梅生表示,比如在確保茶品質量的基礎上,打造加奶、加花等各種適合年輕人口感的新產品。 性價比更高,還得保障品質安全、喝得健康。蔡梅生說,近年來,福鼎市從種植、栽培、加工等源頭環節開始,都圍繞著質量安全開展,進一步貼合消費者的需求。 工作人員在挑選茶梗。中新網記者 葉茂 攝 據介紹,福鼎市于2019年啟動福鼎白茶大數據溯源平臺的建設,截至目前已有76000多戶的茶農、1600多名茶青經紀人以及3137家加工型企業進入了溯源系統,將全市茶園全部納入監管范圍,把住源頭關。福鼎市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張青碧說,通過從茶園到茶杯的全流程溯源,讓每一個消費者都能喝到一杯最正宗、最健康、最好喝的福鼎白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在中國素有“國飲”之稱。如何推動中國茶的美好,更好地讓世界認知,是一個很大的課題。 “外國人雖然也喝茶,但和我們的喝法不一樣。”蔡梅生認為,要不斷從文化和品牌嵌入,通過高端展示、推介進行宣傳,將飲茶作為中國文化的一種展現,讓外國消費者也能感受到中國茶的茶香茶韻,同時積極適應外國人不喝熱飲的習慣,福鼎白茶的冷泡也能符合外國消費者的習慣,通過這些舉措引導消費者培養飲茶習慣。 正如蔡梅生所說,福鼎茶葉遠銷歐美、日韓、東南亞,2024年出口量達1200噸,同比增長15%。德國、法國等國設立福鼎白茶專賣店,單店年銷售額超50萬歐元。(完)